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09 12:53:41 下載試卷 標簽:閱讀 語文
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整體閱讀教學的一點思考——《金蟬脫殼》教學案例及反思
新《課標》特別強調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指出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真正會學、主動地學。語文學習方法比較多,如識寫字的方法,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的方法,理解文題、句子、分段、概括段意、抓住主要內容、歸納主旨中心的方法等等。那么,在面對一篇篇內容豐富、含義深刻的課文時,作為已具備概括段意等基本學習方法的小學高年級學生,教學中該如何引導他們理清層次、把握主旨、揣摩作者寫作意圖、體會人物內心情感,并逐步習得這些語文素養(yǎng),為他們進一步持久而深入的閱讀打下基礎呢?在執(zhí)教本期組內研討課《金蟬脫殼》的過程中,我就小學高年級語文如何進行整體閱讀教學進行了積極的嘗試。
教學案例1(試講課):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7課——
生:(齊讀)金蟬脫殼
師:回顧一下,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生:課文主要寫了金蟬脫殼的過程。
師:很好!那金蟬脫殼的過程帶給你們怎樣的感受呢?
生:我覺得金蟬脫殼是一幅很神奇的畫面。
生:我認為是這個過程是奇特動人的。
師:那就自己讀讀課文,看看你覺得哪里最為神奇?
點評:生讀后匯報,結果東一榔頭西一棒,部分學生僅沉迷于局部細節(jié)處的“神奇”而對金蟬脫殼的整個過程分為幾步都不太清楚。教學處于盲目和無序的狀態(tài)。
教學案例2(匯報課):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7課——
生:(齊讀)金蟬脫殼
師:初讀了課文,我們知道,金蟬脫殼分為了哪三個步驟?
生:脫殼前、脫殼時、脫殼后
師:(板書)誰來說說,你從中都獲得了怎樣的感受?
生:我覺得這個過程非常奇特動人。
師:(板書:奇特動人)那你覺得哪部分內容最為神奇?
生:我認為“脫殼時”最為神奇。
生:我覺得“脫殼后”蟬兒的表現更讓我們瞠目結舌。
生:我也特別喜歡“脫殼后”的情景。
師:那好,我們今天的學習就從你們最感興趣的部分開始吧。
點評:從整體入手,在把握文章脈絡的基礎上,提煉出教學點“神奇”,抓住學生的興奮點,順學而導,進入到局部進行深入的閱讀體悟。教學環(huán)環(huán)相扣,生成了不少精彩。
教學反思:
語文整體閱讀教學,是指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對課文側重整體感知,整體把握的一種教學理念及行為,這種教學理念著眼于文章的整體感知,注重理清內部的相互關系,從整體上駕馭文章,領會文章的主旨內涵,吸收文章的精髓。
整體閱讀教學法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整體意識和大局觀念。整體意識、大局觀念是21世紀人才素質構成的一個重要方面,良好的大局觀念是思維認知結構健康發(fā)展的主要標志之一,F代人才觀應摒棄那種只顧眼前不顧將來,只抓一點不及其余,只看局部,不管整體的狹隘的局部意識和觀念。語文整體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整體閱讀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意識和大局觀念。
整體閱讀教學,符合學生的閱讀心理認知規(guī)律,發(fā)展學生健全的認知結構。整體閱讀的語文教學模式,能使學生在紛繁的材料中分清主次,在眾多的現象中看出本質,在復雜事件中把握主旨,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發(fā)展學生健全的認知結構,F代閱讀教學論研究專家劉守正先生指出:“閱讀心理發(fā)展是一個整體認識的心理發(fā)展過程,即瀏覽語言文字,形成整體,然后揣摩文章的布局謀篇,遣詞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體上,獲得發(fā)展了的整體印象”。可見學生在閱讀時應遵循這種認識規(guī)律,結合整篇文章進行整體感知,在整篇文章的背景下對文章中的字、詞、句進行理解和把握。
那么,應當怎樣來進行小學高段語文整體閱讀教學呢?我想借這次執(zhí)教《金蟬脫殼》的六次跟進、研討的過程,來談談自己對整體閱讀的一些粗陋的看法。
首先要總覽全文,整體感知。學生每拿到一篇文章,總有先睹為快的心理,在閱讀教學的開始階段,就要順應學生的這種心理,讓學生先通讀全文,初步把握文章大意。因為先對文章的大致內容有個整體感知,有助于學生能迅速進入狀態(tài),融入文章,對文章重點部分內容的把握與理解也就能更迅速,更準確。例如在學習《金蟬脫殼》一文時,我在開課前這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同學們,《金蟬脫殼》是一篇狀物類文章,猜猜看,這篇文章會寫些什么呢?”學生根據自己的原認知,紛紛舉手猜測課文內容。我趁機進一步激趣:“那咱們就來證實一下我們剛才的猜測,看看作者圍繞《金蟬脫殼》到底寫了些什么?”通讀全文后,學生一下子就理清了課文的脈絡(脫殼前——脫殼時——脫殼后)。這樣,學生輕松地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的大概內容。
其次是局部分析,深入理解。經過初步的整體感知后,再通過對部分進行整體性分析,即通過分析局部字、詞、句、段與全文整體的關系,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中心,解決文章“怎么寫”的問題。例如:《金蟬脫殼》文中“脫殼時”一節(jié),很明顯的使用到了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即: 背——頭——腳——尾(抖動、伸著→仰去→撲來→抓住→抽)。這樣的寫作方法最大的好處就是:使讀者既容易對所描繪的事物有一個清晰整體的了解,有能夠對其中的“點(蟬尾)”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然而按照兒童的閱讀興趣和習慣,他們會不自覺地將目光集中到其中的“點”上,極易忽略脫殼時的其他步驟(背——頭——腳),從而不利于他們從整體上把握脫殼時的過程,繼而更全面地理解蟬脫殼的“奇特動人”因此,在處理課文“脫殼時”一節(jié)時,我先讓學生自由地讀這一部分,引導歸納蟬兒脫掉舊衣的順序;接下來才進入局部的感悟階段:“你認為哪個情景最奇特呢?請邊讀邊勾畫出有關的詞句,將自己的體會作簡要的批注。”待學生按要求閱讀、形成思考后,再進行全班交流。學生從“抖動著”、“伸著”“仰去”、“撲來”、“抓住”、“一抽”這些不同的動詞中,想象蟬在脫殼這一過程中的艱難與神奇,再現了蟬尾脫殼的奇特情景。這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自然就加深了。然后我再以富有感情的朗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就能再現出生動的畫面,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再現課文內容的習慣,使學生逐漸感悟課文寫具體的方法。
最后綜合歸納,整體把握。在對部分的深入理解和分析的基礎上,再回到整體上來。這個整體把握對前一個整體感知來說,應當對課文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這個深入、全面,指的是不僅僅能深刻、全面地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能領會好文中體現的思想感情。
整體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對課文理解逐步深化的過程,這個過程符合學生學習語文和認識事物規(guī)律,它不但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并且可以使學生從中學到正確的思想方法,必將為學生今后的閱讀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不失為小學高段閱讀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