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2 10:21:11 下載試卷 標簽:心理 閱讀 教材 診斷活動 自我介紹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漢代史官司馬遷在遭受殘酷的刑罰之后,不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耗費13年時間寫成輝煌巨著《史記》的事。以往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對“司馬遷”受刑后為什么還能發(fā)憤寫《史記》這一教學難點,只能從書本上膚淺地了解。如何使學生克服時間的跨度,走進人物的內心,體會司馬遷當時的情感呢?我到圖書室找來《史記》進行閱讀,尋找他的心靈軌跡,經過反復推敲,我對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作了如下設計,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文章哪里讓你最受感動!
2、出示:
正當他專心致志編寫《史記》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原來司馬遷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入獄受了酷刑。
3、提問:⑴“飛來橫禍”什么意思?(意外的災難)課文中指什么?
、剖裁词强嵝蹋浚埧岬男塘P)
4、師介紹:司馬遷所受的酷刑叫宮刑,也叫腐刑,是當時宮中太監(jiān)所受的刑罰,在當時被視為奇恥大辱。他曾在文中寫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沒有臉面去父母的墳前盡孝,再也沒有勇氣走在街頭,我夜不能寐,經常從惡夢中驚醒,我簡直生不如死。”
師: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司馬遷受刑之后內心怎樣?(生:非常痛苦。)課文中也有一句話寫出了他的痛苦,誰來讀一讀?
5、師:“血濺墻頭,了此殘生”說明他都想到了死,可見他的內心何止是悲憤交加,簡直是“悲憤欲絕”。
6、面對此奇恥大辱,司馬遷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但他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為什么?他當時是怎么想的?請同學們用“﹏﹏”畫下他怎么想的句子,讀一讀。
7、出示:
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 比鴻毛還要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記!
8、“重于泰山”什么意思?(比泰山還重,生命有意義)
“輕于鴻毛”什么意思?(比鴻毛還輕,生命無意義)
9、如果司馬遷就這樣血濺墻頭,了此殘生,那他的死就會輕于鴻毛!能不能就這樣
輕于鴻毛呢?此時父親的臨終囑托又似乎在他的耳邊回響--(生齊讀父親臨終囑托)父老鄉(xiāng)親們講述的一個個遭受磨難卻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又浮現在他的眼前。他似乎看見了--
生:季布遭拘捕,做家奴,后來卻做了漢室大官;
生:勾踐臥薪嘗膽報仇雪恨;
生:韓信忍受胯下之辱,成就大業(yè);
生:屈原被流放,但寫成了《離騷》;
生:孔子一生遭困,卻著作《春秋》;
生:孫臏被剜了膝蓋骨而作《兵法》;
生:左丘明雙目失明卻寫出了《國語》;
生:呂不韋被貶蜀地卻寫出了《呂覽》;
……
10、師:孔子、韓非、孫臏、左丘明……這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一個個不屈的靈魂,似乎都在對司馬遷說著同樣一句話:人總是要死的,但要重于泰山,不能輕于鴻毛。想到這里司馬遷勇氣倍增從心底里吶喊:“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記!“(齊讀)”
反思:“入乎其內,方能出乎其外”在新課程的實施中,唯有吃透教材,才能設計出好的教法、學法;唯有吃透教材才能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在這個設計中通過學生課前搜集資料、課上引導學生從文本出發(fā)抓住前后的聯系,引導學生想象當時司馬遷的心理活動,再現他當時的心理歷程,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司馬遷忍辱負重頑強不屈的形象也深深地刻在學生的心中。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