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2 15:36:55
教學內容:蘇教版四年級上冊P:59—60頁
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探索過程,掌握其計算方法,會正確地進行簡便計算。
2、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簡便計算的樂趣,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從課題出發(fā):“加法運算律”是哪些運算律?說出相應的字母表達式及其意思
板書:a+b=b+a (a+b)+c=a+(b+c)
2、搶答小比賽:比比誰最快說出三角形角上三個數(shù)的和。
并說說先算什么,體會“湊”的思想。(板書:湊)
3、舉例:46
師:你能說出哪些數(shù)和46湊成整十,整百……?
師:看來連加中也藏著不少學問,可不是那么簡單,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如何使運用加法運算律使計算更加簡便。
[復習分為兩部分,一是運算律,二是滲透簡便運算中“湊”的思想。搶答比賽可以激活學生的已有經驗,從而帶動新知學習,又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一開始能有一個比較活躍的氛圍。]
二、學習例題
1、出示例題圖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將題意說一遍?
師:你會列式解答嗎?寫在練習本上。
交流各自算法并相應板書:
29+46+54 29+46+54
=75+54 =29+(46+54)
=129(人) =29+100
=129(人)
師:比較這兩種方法,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再次強調“湊”)
運用了什么運算律?
優(yōu)化算法,體驗簡便運算的優(yōu)點
2、試一試
出示題目:69+75+25 78+(47+22)
師:先觀察,怎樣才能簡便運算?
師:你想將誰和誰湊在一起?怎樣才能湊在一起?運用了什么運算律?
誰能具體地說一說?誰再來說一說?
著重講第二題的運算律的應用:先運用加法交換律,將78和22靠近,再運用加法結合律,使78和22先算。
師:請在練習本上寫出過程。
展示交流
[試一試,先讓學生說,再完成在練習本上。主要是想通過說,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而不總是停留在“完成作業(yè)”的層次上。在明確了每一步的意義及所用的運算律的基礎之上,再進行練習。]
三、練習鞏固
1、“想想做做”第1題
師:比一比,看誰能很快說出每組氣球上三個數(shù)的和?
調換書上氣球的順序:64 19 36 38 18 32 79 59 21
師:你是先算誰和誰?為什么?
38 18 32 師:你有不一樣的想法嗎?
79 59 21師:你有不一樣的想法嗎?哪一種更好呢?(當方法多種時,選擇最簡便的方法)
拓展:361+72+439+128
師:這一題,你想如何解決呢?
2、“想想做做”第4題
師:打開書,完成第4題。只觀察,用小弧線將先算的兩個數(shù)連起來,比比哪組完成得又好又快。
獨立完成后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題
A:出示:175+201
師:這一題你能簡便運算嗎?
只有兩個數(shù),如何湊呢?
換個思路,可不可以先“拆”?
拆誰?
出示:175+199
師:你想對哪個數(shù)動個小手術?
出示:238+402 354+102 105+216
354+298 204+499 216+99 (對書上第3題稍加改動)
師:同桌先互相說一說,你打算對每題中哪個數(shù)動手術,怎么動?哪一種方式更好?(體會對接近整百的數(shù)動手術的優(yōu)點)
分組完成在練習本上
B:拓展:361+72+439+128
師:這一題,共四個數(shù),你又想如何解決呢?
C:拓展:1+2+3+4+……+100
師:一百個數(shù)呢?
講數(shù)學王子高斯7歲時運用簡便運算計算1加到100的故事
D:(100+a)+(100+a)+(200+b)+(200-b)
師:你能迅速說出這一題的結果嗎?
4、“想想做做”第6題
師:獨立完成第6題,并思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
1、加數(shù)都是200,另一個加數(shù)越大,和越大
被減數(shù)都是200,減數(shù)越大,差越小
2、把兩個得數(shù)加起來,結果都是400
把兩個結果相減,結果分別是20、40、60……
[在練習的過程中,著重于讓學生通過“先觀察不動筆”“同桌相互說”等方式,使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而不總是“筆動”。用“思維的動”代替“筆動”,并用語言將思維的過程表述出來,從多方面促進學生的思考。]
四、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布置課堂練習:“想想做做”第2題,第5題
2007-11-13
教學反思:這一節(jié)是一人一課。課前作了比較充分的準備,本課結束之后,感受比較深的有這樣幾點:
1課堂語言要多“磨”
數(shù)學課堂的語言以科學,簡潔,嚴謹為第一要義。另外還要富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啟發(fā)性。哪怕只是一句小小的表揚,一個過渡,一個追問,都要做到言而不廢。
《張興華和他的弟子們的座談會——我們的成長經歷》中就提到了對于課堂語言的磨練。徐斌老師為了將自己的課堂語言更能為低年級學生所接受,堅持每天聽鞠萍,孫敬修的童話朗讀磁帶,我們又為何不可在課前將課堂上所講的每句話磨上幾遍呢?
2教案設計要多“思”
在教案設計過程中,要學會多向自己提問: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什么?一定要有嗎?有沒有更好的?明確每個環(huán)節(jié)的作用,杜絕課堂時間浪費在無用的環(huán)節(jié)的現(xiàn)象,使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充分發(fā)揮作用?墒菃l(fā),可是新授,可是練習……
在教案設計的過程中,另外還要多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要讓每一個設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而不僅僅讓教案成為一紙空文。
3學生思維要多“動”
數(shù)學是思維的運動。而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僅僅停留于完成作業(yè)的層次上,因為思維過程不是一個可以量化衡量的物體。所以只有通過學生的說,通過學生的看來體現(xiàn)。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語言表述得清晰,完整,同樣能反映一個學生的思維過程。
另外在設計練習過程中,我強調學生不動筆,讓學生先觀察思考,再討論。觀察也是一種幫助學生思考的方式。而許多學生并未意識到觀察的重要性,也未曾認真觀察過,以致在作業(yè)中常有題目未讀,或讀不懂就下筆的情形,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學會讓學生多觀察,以察促思。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