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2 23:18:00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0~13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容量”的概念,體會“容量”的含義,通過操作讓學生體會采用統(tǒng)一的容量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容量單位“升”,了解“1升”的實際意義。在自制量器的過程中感受并進一步認識容量以及升。在練習用自制的量器測量一些液體的多少,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現(xiàn)實情境中提取的數(shù)學問題加以解釋和說明。
3、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感受升在日常生活里的應(yīng)用,培養(yǎng)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以及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并在探索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認識“升”這個容量單位的大小,加深對“升”的認識。
教具準備:教學光盤、水杯、水壺、量杯、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容器,學生收集的飲料瓶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課
森林里正在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爭奪冠軍比賽,就是老虎和獅子正在進行的“喝啤酒比賽”。老虎連喝了5杯,還沒有醉,獅子剛喝了兩杯就開始搖搖晃晃,老虎得意地說;“我是森林中的酒仙!“獅子不服氣地嚷:”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所以我是酒仙。獅子和老虎誰都不認輸,打起來了。你認為誰說的對呢?(師生討論)
一、探索領(lǐng)悟,認識容量。
1、課件出示:兩個茶杯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茶杯,誰來說出哪個杯子里盛水多?
3、說明:哪一個杯子盛的水多,我們就說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們就說它的容量小一些。(板書:容量)
4、出示兩個水壺
5、你知道哪一個水壺的容量大一些嗎?(如果學生是通過觀察得到的結(jié)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樣來證實)
6、你說舉例子來比較容量的大小嗎?(如家中的熱水壺跟水瓶比較)
7、請同學們觀察在這個水壺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說出這個水壺的容量是多少嗎?你是怎么想的?
9、我們可以把這壺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10、小組活動,將一壺水分別倒入各自準備的水杯中。
11、誰來說一說,這壺水有幾杯?
12、同學們說的都不太一樣,大家覺得這樣說科學嗎?如果別人這樣告訴你,你能知道這壺水的容量嗎?
13、因此,人們就給容量定出了統(tǒng)一的單位。
三、聯(lián)系生活,認識容量單位升
。ㄒ唬┱J識升
1、請同學們拿出從家中帶來的各種容器。
2、請同學們分別在小組里交流一下你帶來的容器上標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單位?
3、指名兩小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書:升或L)如果有毫升則向?qū)W生說明下面再來學習。(板書完整課題)
。ǘ┱J識1升
1、從同學們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單位之一,那么,你認為1升有多少呢?小組交流一下。
2、要想科學的認識升這個單位,我們先來認識這個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來測量液體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標著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3、現(xiàn)在,老師將一個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中裝滿水,再將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發(fā)現(xiàn)什么?
4、板書: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的容量正好是1升。
四、鞏固深化,應(yīng)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
。1)實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圖
(2)圖上的3個容器,哪個容量最小,最個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辦法比較嗎?
(3)指名生上臺操作。
2、“想想做做”第2題
。1)請每個小組將準備的杯子拿出來,先估計一下,哪個容量最大,哪個容量最小?
。2)接下來,請每個小組像剛才一樣實驗一下,你估計對嗎?
。3)指各兩小組回答:你們是怎樣做的?
3、“想想做做”第3題
。1)指名讀題
。2)指名口答。
4、“想想做做”第4題
你能估計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嗎?說說你的理由。
五、總結(jié)評價,課外延伸。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如果老虎和獅子要舉行第二次比賽,你認為應(yīng)該有一些什么規(guī)定?
課前思考:
1、“容量和升”這一教學內(nèi)容,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可能比較枯燥和抽象,所以課始通過一個有趣的喝酒比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很想幫助老虎和獅子確定誰是森林中的酒仙。
2、通過直觀觀察杯子能盛酒或水的多少,引入容量概念,通過比較不同容器大小,學生加深對容量概念的認識。
3、通過用大小不同的兩個杯子計量同一壺水的容量的活動,引導學生從中進一步感受容量的含義,并產(chǎn)生統(tǒng)一和認識容量單位的心理需要。通過實驗認識1升容量的大小,感受1升容量的含義,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形成1升的容量觀念。
課后反思:
本課內(nèi)容包括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容量單位經(jīng)常用來表示容器里容納的液體的體積。本冊教材在教學體積之前先教學容量和容量單位,是因為這一內(nèi)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yīng)用極廣,幾乎隨時隨地都可能接觸到。盡量早些教學容量忽然容量單位,既方便學生生活,又為以后教學體積積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在體積之前教學,因此采取了直觀認識、直覺感受為主的教學方法。
第一道例題通過三個活動使學生從不同的層次認識容量這一新的概念,同時產(chǎn)生認識容量單位的心理需求,由此過度到第二個例題容量單位“升”的教學,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并通過實驗認識1升容量的大小,從感性上認識1升有多少。
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學生已有的對升和毫升的感性認識為基礎(chǔ),幫助學生初步感知容量的意義,再通過兩個大小不一的杯子的比較進一步加深對容量的認識。這樣的導入,比較符合學生的實際,以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chǔ),逐步上升為數(shù)學的概念,然后再回到實際中加以理解,這同時也是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
課后反思:
本課有兩個教學重點:容量和容量單位。容量這一概念比較抽象,課堂上通過寓言小故事激趣,通過直觀的物體兩個水杯,讓學生猜一猜:哪個杯子裝的水多一些,切入正題。學生在比較興奮的狀態(tài)下,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得到初步認識,既而通過媒體動態(tài)的演示,比較出兩個冷水壺容量的大小,學生對容量的認識得到強化。
容量單位的認識是在學生觀察到將冷水壺中的飲料到進不同大小的杯子,得到不同的結(jié)果,產(chǎn)生統(tǒng)一單位的強烈愿望。
升的認識也是通過直觀的操作,媒體演示和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加以強化。
課后反思:
這節(jié)課師生都是“有備而來”,課堂上學習氣氛很好。估計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在這課上,我先是借標準容器來認識1升,再是以學生帶的各種容器來鞏固認識,努力使學生在頭腦中能形成比較豐富的1升的表象。在此基礎(chǔ)上,我著重讓學生以已知容量為參照物,去進一步估計一些大小比較接近的容器的容量,并鼓勵學生展開一定的想象,把一些差不多大的容器聯(lián)系到一起,去認識它們的容量。這樣以點帶面,學生借有限的物品認識足夠多的物品;這種學習方法的獲得對學生來說也非常重要。再說教材的編排問題:感覺整個例題的設(shè)計,包括想想做做的第1、2題都非常好,而第3題的前2張圖對學生來說太陌生了,個人覺得沒多大意義。第4題覺得太簡單了。再看后面一課時的安排,有的內(nèi)容在這一課時學生已經(jīng)學掉了,剩下的內(nèi)容就顯得比較少,安排得也不是很合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