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4 09:35:58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蘇教版 數(shù)學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知道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是方程。
2、培養(yǎng)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教學準備:天平、砝碼。
教學重點及難點:
理解方程的意義,方程與等式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借助天平體會等式的含義。
。1)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50+50=100 50×2=100 )
。2)你還能寫出這樣的等式嗎?根據(jù)學生舉例寫下2~3個。
。3)你感覺什么樣的式子是等式呢?
用等于號連接的數(shù)學表達式;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左邊算起來來等于右邊的;
二、感知不等式,教學方程的意義。
1、出示實物天平:
(1)左邊放 克,右邊放 克 ,可以用什么式子來表示?
板書: < >
。2)現(xiàn)在老師要在左邊再放一個物體,左邊的質量怎樣來表示呢? ( +x )
。3)這時候,你覺得天平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你能把這些可能寫下來嗎?
交流并板書 +x< +x= +x>
。4)這些式子與等式相比有什么不同?(有字母,有的不是等式。用大于號或者小于號連接,我們把這些叫不等式。)。
2、例二的內容
。1)學生在作業(yè)紙上完成例二的內容。集體交流匯報。板書
x+5>100 x+50=150 x+50<200 2×x=200
(2)概括概念
A、觀察黑板上的算式,你能把他們分分類嗎?
B、你分類的依據(jù)是什么 ?
第一次分類:按照等式、不等式分
(老師把黑板上不是等式的式子擦掉)剩下的式子是什么?(都是等式)
還能再分下去嗎?
第二次分類:按既含有字母且是等式分
。ù颂幰部赡芟劝从凶帜负蜎]有字母來分,然后再按等式和不等式來分)
C、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板書:方程)
像50+50=100、x+50>100和x+50<200為什么這些不是方程呢? 把板書補充完整。
D、完成試一試
三、突出方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1、討論判斷
。1): 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 36-7=29 60+23>70 8+x y-28=35
x+4〈14 m+n=100
。2)在判斷之后,你對等式和方程有什么新的認識呢?
可能有:未知數(shù)可以用x、y等多個字母表示;
一個等式中可以含有多個未知數(shù);
等式與方程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包含與被包含關系。即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都是方程 。(如果學生說不到或者不明白就出現(xiàn)以下的比較辨析。)
。3)討論比較,辨析概念。
討論下面的說法正確嗎?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4)剛才我們是用語言描述的方式表示出了方程和等式的關系,你還有什么更清楚簡明的辦法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5)你能自己創(chuàng)造一到兩個和現(xiàn)實生活有聯(lián)系的方程的例子嗎?能夠將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方程與鄰座的同學分享討論,集體分享。(不會,老師先舉個例子。)
。6)引導質疑 你還有什么疑問?
四、用方程表示直觀情境里的相等關系
。1)看圖列方程
(2)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數(shù)量關系。
(3)列式:媽媽買米用了50元,買油用了15元,媽媽一共用了多少錢?
。ㄕf明:并不是任何時候都要列方程的。)
五、總結提升,介紹方程的數(shù)學史
板書設計: 方程的意義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是方程。
教學后記: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