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4 10:15:15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蘇教版 數(shù)學
學情介紹:
從本學期開始,筆者在所教班級啟動數(shù)學課前預習工作,學生的預習水平尚在初始階段,即能夠在預習時將重要的內(nèi)容、定理用筆進行勾畫;能夠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描述一些概念;能夠正確理解例題想要表達的意思,找出所運用的知識。
預習要求:(一日三問)
1、通過預習,我能找到書上哪些概念、定理、規(guī)律?
2、我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些概念、定理、規(guī)律嗎?
3、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ㄔu析:孔子一日有三省,我讓孩子一日要有三問,通過這三問來自己檢驗預習的效果。)
課堂實錄:
1、 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內(nèi)容。
生:容積和容積單位。
師:看來你確實是預習了!
2、 了解容積的概念。
通過預習,你了解到了什么知識呢?你能夠有條理地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生1:我知道了容積,一個物體所能裝的物體多少,叫做容積。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1:我看書上28頁,第一行的。(其他學生都不約而同地看書上的概念)
師:好像你說的和書上有一點不同哦!
生1:我覺得書上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師:哦!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個含義,真了不起,看來你的預習成效不!
(評析:看,學生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理解了,看來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孩子的回答讓我震驚,也讓我對孩子更加有信心,看來預習確實可以幫助孩子理解知識,更好地把握知識。)
生2:箱子、瓶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們的容積。
師:是嗎?
生齊回答:是的!
師:除了箱子、瓶子、油桶,還有什么物體有容積呢?
生1:紙盒!
生2:杯子!
生3:還有這個!(舉起醫(yī)藥用的鹽水袋)
師:確實有容積!一般我們把紙盒、杯子、箱子等物體叫做容器。(板書:容器)
(評析:孩子預習過了只是對知識有初步的了解,當孩子“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時,老師還是要“勇敢”地站出來,為孩子點撥、指引。)
師:你們了解了什么是容積嗎?
生(非常自信)齊回答:了解。
師:(出示一個小紙盒)什么是它的容積?
生1:(把盒蓋打開,用手在紙盒里撈一撈)這就是它的容積。
。ㄆ渌麑W生頻頻點頭)
(評析:從這里可以看出,孩子是真的理解“容積”一詞的含義了!)
師:能用語言描述一下嗎?
生1:它能裝多少,就是這個紙盒的容積。
師:很形象,誰能運用我們知道的概念,用規(guī)范的數(shù)學描述嗎?
生2:這個紙盒所能容納物體的大小,叫做這個紙盒的容積。
生3:還要補充一點,是容納物體體積的大小,才叫做這個紙盒容積。
師:聽得真仔細,這樣就更加完整了。你能再給大家說一遍。
生2:這個紙盒所能容納物體體積的大小,叫做這個紙盒的容積。(著重說了“體積”)
師:(出示一個水杯)什么是它的容積?
生4:(把瓶蓋打開,用手在里面撈一撈)這個被子能裝水的體積,就是這個杯子的容積。
師:除了裝水,還能裝……
生4: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這個杯子的容積。
師:這樣更加準確。
師:再問自己一遍,你了解容積了嗎?
生:(更加自信,一齊大聲說)了解!
。ㄔu析:這是真的理解了,不但了解了字面的含義,我想在每個孩子的心里能夠像放電影一樣回憶到底什么是“容積”,它不再是冰冷的一串文字符號,而是活生生的形!)
師:什么是容積?(學生回答,板書補充完整:(容器)所能容納物體體積的大小,叫做它的容積。)
師:(課間出示碗、魚缸、高壓鍋、水池)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幅,說一說什么是這個容器的容積?
。▽W生迫不及待地自己說起來。)
等說得聲音漸漸小起來,指明幾學生說。(說的時候都自然地配合著相應的動作。)
師:看來大家都了解了容積了。
3、 比較容積與體積的不同。
。“競猜游戲”,師出示兩個尺寸一樣的盒子,一個是塑料制成的,一個外面用白紙蒙著,看不出材質(zhì)。)
師:猜一猜,那一個容積大?
生1:塑料盒子容積大。
師:為什么有這種感覺?
生1:感覺比較大。
生2:旁邊那個白紙蒙著的容積大。
師:為什么?
生2:說不定那個盒子的材料還要薄一點。
生3:我還是覺得塑料盒子容積大,因為塑料已經(jīng)很薄了。
生4:我也覺得是塑料盒子大。
(在學生的爭論聲中宣布“揭曉謎底”,全班突然安靜下來,師緩緩地把兩個盒子口轉過來,對著大家,大家一起叫道:“塑料盒子!”)
(評析: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當時孩子的神情,那時一副怎樣的迫不及待啊!有的孩子緊張地握緊拳頭,有的孩子脖子伸得不能再長了,有的孩子干脆巴在了講臺邊……從那一雙雙渴求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孩子對知識的向往!心情無比激動。。
師:為什么?
生5:很明顯,它裝的物體體積小。
師:你是目測的。
生6:這個木盒子的材料比較厚,所以裝的物體肯定少,容積就小。
。ㄆ渌麑W生會意地點頭。)
師:看來大家都覺得兩個盒子的容積由大小之分,這是它們的不同,那有沒有什么相同呢?
。▽W生仔細地看著,幾秒鐘后,有些學生舉起了手,有些學生卻有點茫然。此時,教師將盒子一起翻扣在講臺上。)
生7:它們的體積相同。
(大家都表示同意。)
師:怎么又相同了,剛才不是說不同嗎?
生8:一個是容積,一個是體積,不一樣。
。ㄆ渌瑢W紛紛附和。)
生9:體積是從外面量的,容積是從里面量的。
師:怎么知道的?
生9:我預習時看到書上有。
師:在什么地方?
生9:28頁第二段。(大家紛紛看書。)
。ㄔu析:書的作用多大!相比起以前,有的新授課上完都沒有打開書一下,把孩子最有力的學習利器丟在一邊,真是得不償失!而現(xiàn)在,書的作用被充分發(fā)揮出來了。
師:書上還說什么了?
生10:體積計算的方法和容積的計算方法相同。
師:這句話大家怎么理解?
生11:都要用長×寬×高來求容積。
師:長、寬、高怎么測量?
生12:從里面測量。
生13:也可以從外面測量。(其他同學一片嘩然,教師示意大家安靜。)
生13:有些物品從里面測量不方便,可以從外面測量,減去它的厚度。
(大家若有所思,之后表示同意。)
師:你們覺得呢?我們要注意“聽話”的藝術!不過,從外面測量再計算容積,中間的計算還不是很簡單的呢,課后大家可以試一試。
。ㄔu析:預習后的課堂容易讓孩子“亂”,因為覺得所學習的知識都弄懂了,大家都急于發(fā)表意見。此時,教師的調(diào)控機制顯得尤為重要,既要把孩子都安撫住,還不能打消學習的積極性。)
師:那么體積和容積有什么區(qū)別,又有什么聯(lián)系?
生14:計算的方法相同,但是體積一般量物體的外面,容積一般物體的里面。
(教師正準備小結,見有一學生舉手。)
生15:還有。(捧起書朗讀28頁第三段。)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但是計量液體的體積,如藥水、汽油等,常用容積單位升和毫升。(板書:升、毫升)
。ㄔu析:如果沒有預習,學生不可能注意到這樣的一個細節(jié),就是因為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預習,所以學生才能對知識的把握更加完善。)
師(激動):你預習的真仔細!這是兩者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嗎?
。▽W生都表示同意。教師順勢往下引導。)
4、認識容積單位。
師:你在生活當中見過這些容積單位嗎?在哪里見過?
生1:(實物投影展示飲料瓶)飲料瓶上有,350ml。
師:(板書:ml。)這是什么意思。
生2:毫升。
師:350毫升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3:表示這個瓶子的容積是350毫升。
生4:不是,表示里面盛的飲料是350毫升。
師:哪一個更準確?
。ù蠹掖蟛糠侄纪馍4。)
生5:應該是飲料350毫升,因為前面有幾個字我看見了,“凈含量”。
師:觀察的真仔細,這幾個就說明問題了,350毫升表示的應該是……
。▽W生齊聲說,飲料)
。ㄔu析:生活中常見的事例孩子往往容易忽視,有必要給大家一個正確的認識。
生6:(出示藥用的針管)這里也有,到這里是2毫升,到這里是4毫升。
師:只有毫升嗎?
生7:(出示一個大飲料瓶)大的飲料瓶上有“升”。這個“L”就表示升。
。ń處煱鍟“L”。)
師:還有其他的嗎?大家互相看一看。
。▽W生互相看看自己帶的實物和周圍同學帶的實物。)
師:你還知道哪些升和毫升的知識?
生1: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分米。
師:在哪里知道的?
生1:看書的,在28頁紅色方框里。
師:看來預習幫助你了解了不少知識。@三句話有疑問嗎?
。ǘ紦u頭表示沒有疑問。)
師:真理總是通過實踐來證明的,想驗證一下嗎?
。ń處熢囼,出示量筒和量杯。)
師:誰認識它們,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生1:這是量杯和量筒。
師:(再實物投影上展示刻度。)能具體一點嗎?
生1:這是一個1000毫升的量筒和1升的量杯。
。ㄓ1000毫升的量筒里裝紅藥水,倒入1升的量杯里,學生發(fā)現(xiàn)正好倒?jié)M。在倒的過程中,學生非常激動,尤其當最后一些水倒入量杯里,發(fā)現(xiàn)正好倒?jié)M,學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
師:想說什么?
生:1升真的等于1000毫升。(板書:1升=1000毫升)
師:他用了一個“真的”,是真的嗎?
生(大聲說):真的!
。ㄔu析:如果只是讓大家把書上的知識讀讀背背,孩子勢必會覺得索然無趣。但是用實驗來驗證,得到的知識印象深刻不說,對孩子的思想上也會有不少沖擊。切記不要將書本神圣化,不要將老師神圣化,只有敢于懷疑的人才會有更多的創(chuàng)造。
生1:老師,那1升真的等于1立方分米嗎?
師:還是……試驗證明。
。▽1升量杯里的紅藥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塑料盒里。當試驗進行到后半段有的學生激動地站起來,當最后一滴水倒入盒子里,水面雖然顫顫巍巍,但是沒有潑灑出來,學生歡呼起來,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師(等待了約5秒,大家情緒稍稍平復):想說什么?
生(齊聲):1升真的等于1立方分米。(特地重讀“真的”二字)(板書:1升=1立方分米)
師:我們下面來試驗:1毫升=1立方厘米。
。ㄓ械膶W生不同意,表示不需要試驗了,請他來說理由。)
生1:不需要試驗,我們根據(jù)1升=1000毫升,1立方分米=1升,就知道1立方分米=1000毫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毫升=1立方厘米。)
生2:我也覺得是這樣。1升就是1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是1000立方厘米,1升又是1000毫升,所以1000立方厘米=1000毫升,1毫升當然就等于1立方厘米。)
。▽W生們仔細聽著,微微地點著頭。)
師:是嗎?大家明白了嗎?
生表示都明白。
師:這兩位同學真了不起,把我們大家都教會了,省去了我們不必要的試驗,我提議……
(沒有等老師說完,大家都鼓掌表示感謝,兩位同學都非常高興。)
(評析: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fā)揮,在這樣的課堂上,由于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所以就敢于站出來表現(xiàn)自己,如果沒有預習給他的“底氣”,我想,這樣的場景可能不會出現(xiàn)。)
小節(jié)容積單位間的進率,鞏固。
1、通過剛才的試驗,我們現(xiàn)在可以理直氣壯地說……
(齊說,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2、利用這個知識能解決什么問題呢?
生:能夠將一些有關的名數(shù)進行改寫。
3、獨立完成28頁練一練1。
指名匯報答案。選擇其中不同類型,說說是怎樣想的。
4、你還能出幾道給大家練習嗎?
生1:3800毫升= ( )升。(板書)
師:誰能解答曹老師的這個問題。曹老師,這么多同學舉手,你來點一個。
生2:3800毫升=3.8升。
生1:對。
。▽W生紛紛舉手要做小老師。)
師:下面要求高一點,要出一個類型不一樣的!
生3:0.3升 =( )立方分米。(點名)
生4:0.3升 =300立方分米。
生3:對。
。ㄒ娨粚W生情緒很激動,讓其說一說。)
生5:大家聽好,0.25毫升 =()升。(板書)
。ê芏鄬W生都喊出來“250毫升”,生5笑著搖頭。大家覺得很奇怪,陷入沉思。不一會兒,有些學生臉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迫不及待的舉起手來,生5點了一個學生。)
生6:0.25毫升=0.00025升。
生5:對!
師:能說說為什么?
生6:毫升轉化成升,是從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要除以進率1000,所以應該是0.00025升。(有些一開始不明白的學生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師:(生5)出的題目很有水平,讓我們很多同學一開始都上當了,失敗是成功之母,總結一下失敗的教訓?
生7:我們一看到這個數(shù)覺得很小,就覺得應該先乘進率1000,其實這是一個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要除以進率1000。(大家紛紛點頭)
師:以后我們一定要先看清楚類型再作,而不能憑感覺。好了,總結失敗的教訓,下次就一定能成功!
(評析:這個環(huán)節(jié)非常有趣,沒有想到這么多孩子原來都是渴望做“老師”的,尤其是那個難住大家的孩子,獲得了很多來自于其他孩子的 “注目禮”,不只是孩子,連我都很敬佩!真的沒看出來,原來我們的學生很有水平,是我以前太過小心翼翼,在不經(jīng)意間,其實他們都長大了!)
5、容積的計算。
師:所有的知識都介紹完了嗎?
生1:還有一個例題,這是求容積的。
師:大家能看懂例題嗎?
。▽W生都表示懂了。)
師:誰來教大家呢?
生2:這個例題告訴我們這個長方體油箱的長、寬、高,因為求容積的方法和求體積的方法一樣,所以只要用長×寬×高,就得到長方體的容積。
生3:還有。求出來的單位是立方分米,要把它轉化為升,因為問題中問的是多少升。(沒有人舉手。)
師:通過這兩位老師教,大家弄懂例題了嗎?(學生表示懂了。)
師:剛才(生2)王老師說求容積的方法和求體積的方法一樣,所以只要知道長、寬、高就行,是嗎?什么地方的長、寬、高。
生4:里面的長、寬、高。
師:外面的行不行?
生5:外面的不行。外面的就是求體積。
師:對!一定要從里面量,這一點很重要。
(評析:“該出手時就出手”,千萬不要以為預習以后就應該把課堂完全讓位給孩子,孩子是需要老師的,尤其當孩子把握知識不到位、不準確時,一定要及時指出、糾正,讓孩子有正確的認識。)
6、容積計算鞏固。
師:長方體行,正方體呢?自己完成書上28頁練一練2。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作業(yè)。)
師:有問題嗎?你怎么知道0.064立方米=64升?
生1: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升,所以1立方米=1000升。
師:言之有理嗎?(學生點頭)(生1)李老師也很不錯啊,教會了大家一個重要的知識,那就是1立方米等于……
。▽W生齊回答:1000升)
(評析:孩子教孩子,一樣可以教的好!而且,那是真正的叢學生實際出發(fā)!)
8、課堂小結。
師:通過預習上課,你有什么感受?獲得了哪些知識?
生1:通過預習,我了解了一點書上的知識,但是經(jīng)過今天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學的更加深刻了。(師:更牢固了是嗎?)
生2:我知道了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還知道了容積的概念。
生3:還有容積和體積的區(qū)別,要知道容積的話,一定要從里面量。
……
(評析:沒有預習,對于孩子來說,課堂就是知識的幼苗成長的過程;課前預習過后,對于孩子來說,課堂時知識的小樹蓬勃生長的過程,孩子那一個“更加”說的多好。
7、鞏固練習。
1、想想填填。
6.09立方分米=( )升= ( ) 毫升
1750立方厘米=( )毫升=( )升
9.8升= ( )升( )毫升(你是怎么想的?)
2、聯(lián)系實際填適當?shù)膯挝弧?/p>
一瓶可樂有250( )
一桶色拉油有2.1( )
一瓶紅藥水有20( )
一個集裝箱的容積是120( )
一輛冰箱的容積是180( )
。ㄒ粋集裝箱的容積是120( ),學生有疑問,有的說填“升”,有的說填“立方米”。)
師:1立方米有多大?
生1:如果把一張課桌想想成一個長方體,兩個這樣的長方體大約有1立方米。
師:120升有1立方米嗎?
生2:沒有,10個120升差不多1立方米。(學生若有所思地點頭。)
師:哇!如果填“升”怎么樣?
生3:差不多十個集裝箱才有這么大!(學生作手勢)(學生們都笑了。
生4:應該填立方米,升太小了。
。▽W生表示同意。)
師:如果以后有同學有機會看到集裝箱,一定要給大家描述一下!
。ㄔu析:孩子沒有見過集裝箱,就會產(chǎn)生認識上的偏差,利用身邊的實物來比一比,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立方米”“升”的區(qū)別,從而正確地進行判斷。)
3、進一步了解生活中的數(shù)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都運用到了容積的有關知識,出示:
一瓶墨水是( )毫升 一瓶葡萄糖水是( )毫升 摩托車油箱的容積是( )升
師:希望大家通過課后學習,了解這些知識好嗎?下課!
。ㄔu析:從從課中拓展到課后,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學習就是一個無止盡的過程,不要因為鈴聲的想起而把美妙的數(shù)學知識中斷。)
課后反思:
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預習后的數(shù)學課該如何定位?因為通過預習學生已經(jīng)大致了解了書上的知識,有一些高層次的學生甚至還對這些知識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課堂不可能再像從前一樣,把所有的新知識都一一呈現(xiàn),而是要把握好“度”的問題,重點要突出,難點要突破,還要注重拓展和研究,力求使學生在預習后上課既覺得輕松,又能有更多的收獲。這就是我對預習后的數(shù)學課堂的總體定位。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1、 吸引學生的眼球,體現(xiàn)一個“趣”字。
孩子在對所要學習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總覺自自己已經(jīng)會了,學習興趣上就會受到影響,怎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呢?這就對教師的教學設計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所以,我覺得預習后的課堂應該“趣”字為先。增強學習趣味性的方法有這樣幾種:(1)“話趣”——語言幽默風趣,抑揚頓挫;(2)“事趣”——要讓學生看到聽到有趣的內(nèi)容;(3)“形趣”——形式多樣新穎,依據(jù)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的不同不斷變換。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始終都以一個積極的狀態(tài)和孩子一起學習,教師的語言也是高低起伏,充滿激情。在設計中,增加了“猜一猜哪個盒子的容積大”游戲,驗證“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的兩個試驗,還在一些細節(jié)的處理上下了功夫,例如:為了讓孩子理解“容積”概念,在教學中教師注重調(diào)動孩子的多種感官,不但讓學生“聽”概念,“看”實物,還讓學生“摸”容積;為了解決集裝箱的容積到底用“升”還是“立方米”,讓大家把兩張桌子和集裝箱作比較。
2、 學習方式的多元,關注一個“適”字。
每個孩子學習的能力不同,在學習上所能到達到的程度也是千差萬別的,新課標提倡“人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預習可以幫助一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在新課的學習中更加適應,容易接受;可以幫助學有余力的孩子“想”法更多,“挖”得更深。在課堂中的學習方式上,除了傳統(tǒng)的師生之間的互動之外,學生之間的互動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有實效性。在預習后的課堂上,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幫助學習能力弱的孩子理解還不明白的知識,做一個“小老師”。有時候,這種由學生來教學生的形式比教師直接教學生的效果還要顯著,因為我們畢竟是從教師的角度,從成人的角度出發(fā)來把握孩子的學習基礎,但我們畢竟不是孩子,所以或多或少的和真正孩子的想法有出入,而孩子之間的互教互學就沒有這樣的障礙了,這才是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適合學生學習的需要。
3、 練習注重擴展,體會一個“用”字。
一節(jié)課有四十分鐘,但是這四十分鐘的容量到底是多少,卻是因人而異的。相比起以前的課堂,我明顯感受到課堂的容量變大了,因為有預習的鋪墊,新課的內(nèi)容可以節(jié)約不少時間,而這些時間都可以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大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一般練習擴展的內(nèi)容包括: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知識的擴展與深化、利用所學習的知識解決問題等等。通過這些相關知識的了解,可以大大增強孩子的思維能力,并積極把學習到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通過有效的預習,不但可以提高效率,而且能夠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不失為一個好舉措。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研究方法,積累資料,讓我們的課堂越來越開放和精彩。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