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總結101(《新課程實施階段性小結》)
來源:網(wǎng)絡 2009-09-01 22:02:31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展開,“人人重視課改,個個參與課改”已成為學校上下對本次課改工作的共識。尤其是在七年級任教的教師更是投入鉆研。近一年來,我校在新課程實施工作方面做了一下一些工作以及實施過程中的一點反思。
一、認真抓好師資培訓工作
1、積極配合上級教育部門,安排新課程骨干教師培訓,例如地理科的呂松潔老師,音樂科的潘文靜老師以及歷史科潘惠連參加省級的新課程骨干培訓,安排了潘恩花、羅頌挹、易考龍等10位骨干教師參加市級的新課程培訓,另外還安排了下學期參加新課程實施的教師共37人參加培訓。
2、在校長室的重視下,本學期學校又購買了一批新課程有關課堂教學的案例,分別由教研組長帶領觀看、學習、討論。學校還利用每周五的例會進行有關新課程的專題講座,不斷地向教師灌輸新理念,讓教師更新觀念,改進教法,適應新課程。
3、由學校課件制作熟練的教師作為本校教師的老師,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多媒體操作技術的培訓,課件制作的培訓。現(xiàn)在我校大部分教師都能用多媒體上課,有一半以上的教師能自己制作課件。
二、啟動校本課程工程,努力打造學校的個性特色
校本課程開發(fā)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塊重要內容,為適應新課改的形勢要求,在全校開展的校本課程有:語文方面的“詩詞積累”、英語方面的“聽說訓練”、綜合科方面的探究性學習、調整學生心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校還在開設了足球、乒乓球、合唱、舞蹈,并以書法、繪畫為特色的校本課程。上述課程的實施,對于滿足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促使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均起到了重大意義。
三、開展新課程課堂教學競賽“教學能手、教壇新秀”評比活動
為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研究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加大培養(yǎng)教師的力度,推動科研工作的發(fā)展。今學期在七年級舉行“深入實踐新課程,三尺講臺展風采”的教師課堂教學比賽。本次課堂教學比賽,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更好地發(fā)揮教師引導、組織作用,有效的實現(xiàn)師生互動;倡導并體現(xiàn)自主、合作、實踐、探究等多元化的學習方式;突出“實”、“新”。“實”——扎扎實實,實事求是,重在實效;“新”——新觀念、新策略,新教法,新手段。課堂教學競賽分為初賽和決賽兩個階段,初賽階段,人人登臺,共評出11位教師參加決賽,經(jīng)過四個周的角逐,評出一等獎2人,二等獎3人,三等獎5人。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校師資隊伍建設,培養(yǎng)、造就一批具有師德高尚、業(yè)務精通、科研能力強的優(yōu)秀教師,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推進我校素質教育持續(xù)發(fā)展,今年繼續(xù)開展教壇新秀、教學能手的評選活動,誠心修訂了評選方案,現(xiàn)正在實施中。
四、善于總結,合作交流,共同進步
為了使新課程的實施能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學校要求,實驗第一線的教師要做到每學期要有兩個以上的書面總結或教學論文,或寫出自己最得意的教學案例,并在全級教師會上交流,共同討論,以達到共同進步。
五、認真落實集體備課制度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新課程的教案,絕非是以往只考慮怎樣精心講解和板書,考慮怎樣用各種媒體作為教學手段和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而要在熟悉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從不同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設計教學方案,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落實在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之中。以上是我們對教師集體備課的總要求,各教研組每周一次,具體要求是教師先自備,教研組集中討論,最后形成教案。
以上是我校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的一些具體做法;下面我將我校教師在級會上討論較多,并且大家已經(jīng)達成共識幾個問題,從教師小結中摘抄如下:
。ㄒ唬┱n堂上您真的關注學生了嗎
新課程提倡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xiàn)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每次上完課,我們老師在說自己的教學設計時,都明顯地表達了全面關注學生的愿望,從各個可能的環(huán)節(jié)來滲透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發(fā)展。但是,在課堂現(xiàn)場實施的時候,我們教師仍然不自覺地把關注的焦點放在自己身上,這導致了教師在課堂上的緊張和壓力。
例如,在學生分小組活動時,老師注意到,各個小組的學習進程出現(xiàn)差異,小組的討論也非常激烈,他們甚至提出很多問題。這時,老師的第一個想法可能是:呀,我駕馭不了啦,會不會說我的課堂太亂了,而不是想,學生在做什么,他們的學習進行地怎么樣了,他們需要什么,我得想辦法幫助他們。如果老師能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就會深入各個小組的討論,了解他們的認知情況,從而靈活地組織下一個活動,緊張也將不復存在。
教師還應該特別注意關注全體學生。這就意味著以往被忽視的學生群體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每堂課上,都會有一些非常積極的參與者,還會有一些被動的參與者,或者根本不參與的。我想我們教師要特別關注:那些沒有參與的學生在干什么。他們是在認真的傾聽、思考,還是神游在外,或者在很被動地接受。我們老師的任務就是幫助調動這些學生的積極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如何讓更多的學生卷入到活躍的學習活動中來。
盡管在新課程理念上,教師都能夠接受,但真正落實到課堂上,還是應該多想想,學生都在干什么,他們到底需要什么,我該怎么做,更多地把關注點放在學生身上。
。ǘ┲R是你直接“給”的,還是經(jīng)過了真正的“引導”的
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轉為通過自主、合作、探索、實踐等親身體驗的學習。
新課程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是從學生的嘴里說出來的。很可能,經(jīng)過引導,學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經(jīng)過了引導和沒有經(jīng)過引導,在學生的腦子里留下的痕跡是不一樣的。因為,學生經(jīng)過了自己的思考,哪怕一分鐘,都是有效的。這就是“引導”的價值。“給”永遠只能給死的知識,而“導”卻能激活活的源泉,關鍵在于怎么教,怎么去引導。
。ㄈ┠M織的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的嗎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戰(zhàn)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
在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習好的學生不會等其他學生發(fā)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這樣一來,那些學困生相當于走了個形式。是小組合作的實效性一直困擾著我們。
“新課程表面上難度是降低了,但是對老師來說,實際上變難了,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老師必須是德才兼?zhèn),文武雙全才行。”由此看來,新課程、新理念要我們做的事很還很多,要研討的問題也很多,我們面臨的是機遇和挑戰(zhàn),我們要引導、帶領全體教師把課改扎扎實實的發(fā)展下去,真正做到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