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總結278(《我對班主任工作的幾點思考》)
來源:網(wǎng)絡 2009-09-03 15:01:05

一、一篇周記和一次談話帶來的思考
?“既累又忙”,但“缺乏成就感”這好像是自己幾年班主任工作的印象,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五年前,初三學生的一篇周記和一次談話給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一個學習成績名列年級前茅,長期擔任班干部的學生這樣寫:“……老師家長從小就要求我們要認真讀書,我也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但是,有時我很迷茫:我們畢竟不是讀書的機器,就現(xiàn)在這樣聽課、作業(yè)、考試,即使成績再好,將來都有用嗎?……”
一個長得人高馬大,但學習成績不好,每天總顯得萎靡不振的學生這樣說:“……老師,說實話,現(xiàn)在我對什么都不感興趣,覺得沒有意思。……打籃球?那只不過是一種消遣,其實,我也感到?jīng)]意思。……長大了怎么辦?我也不知道,爸爸媽媽他們讓我考高中,那就考吧,反正……”
這兩個學生的想法,在學生中很有代表性。他們接受的正面教育基本相同,他們所處的班級環(huán)境也一樣,面對著社會,卻是一樣的迷惘、無助,這使我感到震撼!
?反思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感到:我們似乎在“管”字上下的功夫太多了,上課管紀律、下課管走路、吃飯管飯卡、放學管勞動、回家管作業(yè),甚至于穿衣、手帕、指甲……。好象只要這些地方都“管”好了,學生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自然就提高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有成效了?墒,在“育”字上,即培育學生學會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上,正確的做到“自主選擇、自主負責”,從而真正做到“對生活充滿信心”,卻顯得那么的蒼白無力。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能算是成功的嗎?
二、班主任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應為”和“難為”
?實踐告訴我們,要讓學生學會“自主選擇、自主負責”,前提是:學生本身具有反省意識和反省能力、外部環(huán)境給予自主的條件。據(jù)此,我感到,作為一個班主任,他的工作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關懷性工作:這里用“關懷”一詞,是為了強調:既要讓學生感受到你的關注、教育和提醒,又要充分尊重學生,給學生自主的空間。在工作中應做到“潤物細無聲”,即:既要根據(jù)形勢的需要,有一定的“超前量”,又要注意適時性;既要注意正面的教育引導,更要注意學生的可接受性。最重要的是:應該在人格平等的基礎上,與學生心靈的溝通和交流,而不是“高人一等”的“訓斥”。
協(xié)調性工作:這里所說的“協(xié)調”,決不能理解為學生出現(xiàn)問題后的“救火式”的協(xié)調,而是根據(jù)班級實際情況靈活處置班級各項活動,包括教育活動的協(xié)調和教學總量的控制兩個方面。
管理性工作:這才是前面提到的“管”的工作內容。在我看來,這方面的工作應立足于學生自主發(fā)展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的提高。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年級越高,老師管得越少。事無巨細,統(tǒng)統(tǒng)包攬的“保姆式”方式是不可取的。此時,你就要有準備容忍學生“失誤”而受到各方批評指責的雅量。
然而,目前的班主任工作的布置和考核,往往過于注重“管理性工作”,這就形成“關懷性工作”的不足和“協(xié)調性工作”的缺失。在我看來這可能是班主任“既累又忙”但“缺乏成就感”原因之一。
?我常常在想,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
班主任不是政治教師,因此,不必也不應重復許多在政治思想教育“知識性”的東西,因為如果這樣,學生的厭倦情緒本身就會使效果“打折”;
班主任不是萬能教師,因此,不必也不應成為各學科課堂教學的延伸,因為這樣做不僅有意無意的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而且會養(yǎng)成學生學習上的惰性和依賴;
班主任不是學生的保姆,因此,不必也不應取代學生家長的角色,因為現(xiàn)在的學生在生活上不缺少“愛”,缺少的是對自己對周圍對社會的關心、盡責的意識和自主管理的能力。
?因此,我覺得真正弄清楚班主任的“應為”和“難為”,才是做好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抓住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的主線,處理好三方面工作關系,才是一個稱職的班主任。
三、班主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幾點想法
?在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或者說在學生學會正確的“自主選擇、自主負責”的進程中,班主任工作的角色定位是什么呢?
我以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達成,大致可以通過兩條途徑:其一是“政治理論課”,要真正做到“入耳入腦,理解掌握”,實現(xiàn)“以知促成”;其二,日;顒又,要真正做到“實踐體驗,融入言行”,實現(xiàn)“以行促成”。兩條途徑,各有側重,殊途同歸,相互促進。
從班主任角度看,主要是做“以行促成”的工作,所以對“行”的規(guī)律認識和把握就成為關鍵。
——“行”,其主體一定是學生,誰也無法代替學生親身的實踐、親身的體驗;
——“行”的主體是“活”的,對“行”的體驗、收獲是不同的,“進步速率”不會是一樣的;
——“行”的主體的積極性,直接影響效果,創(chuàng)設情境“促”其“行”,應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
因此,在我看來,班主任的工作,說到底,就是要形成一種“氛圍”,調動起學生“以行促成”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自主選擇、自主負責”。
?怎樣營造這樣一種氛圍呢?我以為可以從以下三點著手:
降低起點,才能提高落點
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告訴我們,“管住自己、關心周圍、服務社會”是養(yǎng)成學生良好品質的基本過程,“以行促成”,只有與之相適應,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我覺得目前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主要指“行”)起點過高,而且“七個年級一個樣”,效果自然可知。中央決定提出“形成一定的目標遞進層次”的提法是切中要害的。我曾經(jīng)設想過:對低年級的學生,不妨提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給師長添麻煩”的要求,稍高一點的學生,不妨提出“關心集體,盡責盡力”的要求。這些要求言簡意明,便于理解,便于考核。起點雖低,但可以想象,一個在各方面都能管住自己,對自己的集體能盡到責任的學生,進一步的塑造是不難的。我擔任高中班主任時,以“關心、參與、盡責、高效”八個字作為“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的步驟,就是基于這一考慮。在操作上,高一第一學期以“關心”為中心,首先是要求“關心班級”,形成人人關心班級集體的氛圍,同時也要求“關心社會”。以后各學期逐步提出“參與”“盡責”等要求,效果是顯著的。
一線貫通,才能發(fā)揮效益
“以行促成”,必然要組織一定量的活動,所以,在學校的各種工作計劃中,“德育計劃”往往是最長最熱鬧的。這可能也是班主任工作“既忙又累”的一大原因。然而,在我看來,所有這些“活動”似乎缺少一個“魂”。隨著社會的進步,學生視野的開闊,這些“活動”已經(jīng)越來越提不起學生的興趣,為“活動”而“活動”的形式主義在所難免。在我看來,克服這一問題的關鍵還在于要把“活動”的組織看成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把所有活動都依附于自己既定的“工作目標”上,以“活動”來促進這些目標的達成。我擔任高中班主任時,就常依據(jù)這一思路來處理各種“活動”。例如:校運動會、籃球聯(lián)賽等,我都從“關心”“盡責”的角度進行動員和總結,取得較好的效果。
平等真誠,才能入耳入腦
好為人師,可能是老師這個職業(yè)的一個“副產品”。然而,隨著時代的展,“師不賢于弟子”的情況隨處可見。因此,注意調整好師生關系,以平等的態(tài)度與學生溝通、交流往往比“教訓式”的方法更有效。幾年來,我始終堅持“每天十分鐘全班談話、每周一次個別筆談交流、每學期一次談心式的評語、每學年一次深入地談心”的做法,取得較好的效果(舉例:十分鐘談話的話題)。平時,我們時常說要教學生“學會做人”,這里首先有一個“做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在“物欲橫流、機會眾多”的情況下,更應該牢記陶行知的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真誠的與學生交往,鼓勵學生講真話、做“真人”,是一個方面;教師自己的言行也應處處時時以此為準,這是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信其師,樂其學”。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