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6 12:30:12 下載試卷 標簽:圖形 二年級 教案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P68,對稱圖形。
二、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儀師生用的圖紙等。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對稱圖形這節(jié)課是新教材增加的一塊內容,這部分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的。這節(jié)課我把新的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整堂課以學生的參與活動為主線,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去感知對稱圖形的特征和對稱圖形的美。內容的設計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基于上述的認識,在這節(jié)課設計時我主要關注以下幾方面。
l、凸顯“問題化”
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蝴蝶、蜻蜓和樹葉為什么是一家?”的問題,讓學生感到新奇又莫名其妙,從而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2、關注“個性化”
關注學習的個性,必須強調個體親身經歷,即親身實踐。本節(jié)課把書本靜態(tài)知識轉化成動態(tài)的探索對象,讓學生在探索中體驗和反思;在體驗與反思中領悟與發(fā)展。教師承認學生差異,尊重學生個性體驗,確保學生在解決現實、有趣、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中有個性地學習。
3、促進“發(fā)展性”。
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本節(jié)課注意留給學生評價與反思機會。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與他人合作交流,在學習活動中人人動手、動腦、動口,主動參與探究,親身經歷知識產生與發(fā)展過程,盡可能使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多方面得到發(fā)展。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ㄒ唬﹦(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一天,花叢里一只美麗的蝴蝶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花蜜,忽然飛來一只蜻蜓在它面前飛來飛去,蝴蝶生氣地說:“誰在跟我搗亂?”蜻蜓笑嘻嘻地說:“你怎么連一家人都不認識了,我是來找你玩的!”蝴蝶更生氣了:“你是蜻蜓我是蝴蝶,我們怎么可能是一家人呢?”這時一片樹葉落了下來,蜻蜓不緊不慢地說:“這你就不知道了吧,數學爺爺告訴我,在數學王國中,不僅蜻蜓、蝴蝶是一家,這些樹葉和我們也是一家呢!
。ǘ┨骄啃轮
1、認識對稱圖形(對稱現象)
(l)小組合作交流(課件出示)
蜻蜓、蝴蝶和樹葉為什么是一家?
想一想: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兩邊一樣即兩邊完全重合)
你能用什么方法證明呢?(對折)
(生討論合作,師巡視指導)
(2)生匯報
一生:兩邊一樣
一生:對折,兩邊一樣
師:對折后兩邊完全一樣在數學上叫做完全重合(板:對折完全重合)象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叫做對稱圖形。(貼上課題:對稱圖形)
2、展示生活中的對稱圖形(課件展示)
師:對稱圖形這個家族中的成員可多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3、判斷(課件出示:瞧,我是對稱圖形嗎?)
師:數學爺爺要請對稱圖形家族中的成員來參加他的生日party,這幾個圖形都說自己是對稱圖形,你能幫幫數學爺爺嗎?(課本第68頁的做一做)
4、舉例生活中的對稱圖形
師:你們能找找我們身邊的對稱圖形嗎?
生: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生:衣服......
師:(如長方形)你是怎么知道它是對稱圖形的?你能證明嗎?
生: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
師:對呀!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
5、畫對稱軸
師:把剛才對折的長方形展開,中間有一條折痕,這條折痕叫”對稱軸“。(板:對稱軸)
(l)引導畫出長方形的兩條對稱軸。
(2)生畫正方形的對稱軸,圓形的對稱軸。
師:長方形有2條對稱軸,那么正方形和圓形有對稱軸嗎?有的話有幾條呢?你能把它畫下來嗎?師生:正方形有4條對稱軸,圓形有無數條對稱軸。數學世界可真是奇妙呀!
6、這是一幅對稱圖形的一半,請你猜猜是什么?
3林8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游戲,好嗎?
師:原來有很多數字和文字也都是對稱圖形,看來對稱圖形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
7、創(chuàng)造對稱圖形(剪一剪)
師:你能剪出一些對稱圖形嗎?剪之前你覺得先怎么做一定能剪出對稱圖形。生剪好展示學生的作品后提問:你覺得這些對稱圖形怎么樣?(讓學生感受到對稱圖形的美)
8、你能畫出對稱圖形的另一半嗎?(課本第70頁第3題)
(三)總結:
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呀?
板書:對稱圖形
對折兩邊完全重合
對稱軸
以蝴蝶、蜻蜓的對話為背景,以找對稱物體的共同特征為問題的出發(fā)點,使學生聽完對話后,急切地想知道“蝴蝶、蜻蜓、樹葉為什么是一家?”這樣設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積極性,激活他們的生活經驗,為認識對稱物體的共同特征奠定基礎。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合作交流,促使學生的獨立思考在傾聽的基礎上發(fā)生碰撞,有利于學生主動地認識對稱現象。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猜想的基礎上再引導他們想辦法證明,學生利用圖片折一折,看一看,經歷了從猜想到驗證的過程,這樣即利于學生自主地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又有利于體會數學方法。
在學生初步認識對稱現象的基礎上,讓他們尋找生活中的對稱圖形,既加深了學生對對稱現象的認識,又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創(chuàng)作材料和空間,讓學生通過剪一剪,自主地設計對稱圖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利于學生操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張揚。
五、教學片段實錄
。ㄆ我唬﹦(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應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一幅故事情境圖,然后師講述一簡單的故事)
師:一天,花叢里一只美麗的蝴蝶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花蜜,忽然飛來一只蜻蜓在它面前飛來飛去,蝴蝶生氣地說:“誰在跟我搗亂?”蜻蜓笑嘻嘻地說:“你怎么連一家人都不認識了,我是來找你玩的!”蝴蝶更生氣了:“你是蜻蜓我是蝴蝶,我們怎么可能是一家人呢?”這時一片樹葉落了下來,蜻蜓不緊不慢地說:“這你就不知道了吧,數學爺爺告訴我,在數學王國中,不僅蜻蜓、蝴蝶是一家,這些樹葉和我們也是一家呢!
(片段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認識對稱圖形(對稱現象)
師:蜻蜓、蝴蝶和樹葉為什么是一家?想一想: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你能用什么方法證明呢?
(生小組合作交流后,匯報)
生1:兩邊都一樣。
生2(邊演示邊回答):對折后,兩邊都一樣。
師:對折后兩邊完全一樣在數學上,叫做完全重合,象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叫做對稱圖形。
2、展示生活中的對稱圖形(課件展示)
師:對稱圖形這個家族中的成員夠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生:好
3、判斷(課件出示:瞧,我是對稱圖形嗎?)
師:數學爺爺的生日到了,他想請對稱圖形家族中的成員在參加他的生日Party,這幾個圖形都說自己是對稱圖形,你能幫數學爺爺嗎?
。ㄖ鹨怀鍪菊nP68頁的做一做,讓學生一一判斷)
4、舉例生活中的對稱圖形
師:你們能找我們身邊的對稱圖形嗎?
生: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師:有的三角形是,有的三角形不是,我們以后還會認識到
生:衣服......
師:(如長方形)你是怎么知道它是對稱圖形的?你能證明嗎?
生: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
師:對呀!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
5、畫對稱軸
師:把剛才對折的長方形展開,中間有一條折痕,這條折痕叫”對稱軸“。
。◣熞龑嫵鲩L方形的兩條對稱軸)
師:那正方開和圓形的對稱軸你能找到嗎?
生畫好后上展示臺
生1邊演示正方形的對稱軸邊回答:正方形有四條對稱軸。
生2邊演示圓形的對稱軸邊回答:圓形有很多很多條
師:那到底有幾條
生:數不出來
師:那我們就說它有無數條對稱軸
師:長方形有二條對稱軸,正方形有4條對稱軸,圓形有有無數條對稱軸,數學世界可真是奇妙呀!
6、猜一猜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游戲,好嗎?“
生:好
師:這是一幅對稱圖形的一半,請你猜猜是什么?
。3)(林)(8)
生猜
師:原來有很多數字和文學邊都是對稱圖形,看來對稱圖形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
7、剪一剪(創(chuàng)造對稱圖形)
師:你能剪出一些對稱圖形嗎?
生:能
師:剪之前你覺得先怎么做一定能剪出對稱圖形呢?
生:先對折后再剪就一定能剪出對稱圖形。
生剪好展示學生的作品
師:你覺得這些對稱圖形怎么樣?
生1:好
生2:漂亮
生3:對稱圖形真美。ㄗ屔浞指惺艿綄ΨQ圖形的美)
8、畫一畫(課本P30、T3)
師:你能畫出對稱圖形的另一半嗎?
生畫師巡視指導
六、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以”激活學生思維活動“為出發(fā)點。在教材及教法改革層面上突出四點:學習內容富有挑戰(zhàn)性;呈現方式生動;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原型的聯系;多種交流渠道,擴大學生思維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始終以很大興趣、積極心態(tài)主動參與,他們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對稱圖形的特征,在獨立思考、互相交流中頓悟升華。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生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發(fā)現問題,提出感興趣而有研究價值的數學問題,是我在本節(jié)課課前思考最多也最重要的問題。本節(jié)課教學首先創(chuàng)設蝴蝶和蜻蜓對話的情景,這個情景中不僅含有豐富的信息,而且信息的提供很有層次:蝴蝶、蜻蜓是一家,學生憑借己有的知識經驗,很容易想到他們會飛,因為他們都有翅膀,甚至知道他們都是昆蟲,但是樹葉的加入打破了學生這種認知平衡,讓學生感到新奇而又莫名其妙,從而產生強烈的研究欲望。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保障了學生的主動參與。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是我在本節(jié)課中認真思考的問題。本節(jié)課是按”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猜想探究、建立模型―走進生活、應用拓展“這一思路展開教學的。用獨立猜想、動手操作、小組交流等形式給學生足夠的探究空間與交流機會,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使學生在數學課上得到了充分發(fā)展。
總之,我們在數學中要充分地尊重學生和教材,將對新課程的理解轉化為自覺的教學行為,使現有的教材煥發(fā)出新的生命活動,從而真正體現《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獲得”生動、主動、富有個性“的發(fā)展。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