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4 18:51:27
教學內(nèi)容:求平均數(shù)的問題--教材第27-29頁例2-3,做一做題目及練習七1-2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平均數(shù)的概念,掌握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38+32)÷2(63-27)÷9(30+55)÷5(7+9+6+8)÷3
2.解應用題:
一個杯子里的水深16厘米,把水平均倒在同樣的4個杯子里,平均每個杯子里水深多少厘米?
二、新課
1.用談話法引入。
剛才做的“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的簡單應用題,是以前學的。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還經(jīng)常遇到要求解答這樣的問題:語文、數(shù)學等各科的平均成績,汽車的平均速度,一群人的平均身高,工廠里的平均產(chǎn)量等等,這類問題是求平均數(shù)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求平均數(shù)問題,看與過去所學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教學例2。
。1)出示例2。讓學生默讀題目,理解題意,明確條件及所求問題。
(2)教師演示,學生觀察、思考。
拿出盛著水的4個同樣的杯子,杯壁貼有標明刻度的紙條,每個杯子的盛水量與課本中上圖的相同。
問:這4個杯子的水面高度相等嗎?
求這4個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什么意思?
。4個杯子里的水同樣多棗高度相同。)
怎樣使這4個杯子里的水高度相同?
指導學生操作。
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學具卡片,把表示水量的藍色紙條擺在四個白杯子上,使四個杯子里的水高度相同。操作之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擺的。
啟發(fā)學生想:把4杯水倒在一起,再平均倒在4個杯子里,得到平均高度。
教師演示。
出示掛圖。(把課本上的下圖制成掛圖,圖中的“4厘米”和虛線用紅色標明。)指出用紅色虛線標明的地方(4厘米)就是它們的平均高度。并和演示作對照。
問:這個平均高度是怎樣得來的?(它是把4個杯子里的水平均分的結果。)
。3)指導列出算式。
問:如果不用倒水,我們有辦法計算出這個平均高度嗎?
讓學生說出想法,并用式子表示:
(6+3+5+2)÷4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想”這一部分,并與自己是怎樣想的相對照。
指名學生說出式子的意義,強調(diào)“4厘米”是平均數(shù)。
區(qū)別例2的“4厘米”和復習題的“4厘米”的意義。
3.做第29頁上“做一做”中的第1、2、3題。
教師巡視,輔導差生。
訂正時讓學生講思考過程。
4.啟發(fā)學生說計算方法。
問:從剛才做的幾道題中,你能說一說求平均數(shù)的一般計算方法嗎?
。ㄒ髮W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算法,不要求學生把算法抽象為公式。)
5.教學例3。
出示例3。讓學生默讀,理解題意,明確條件和所求問題。
問:怎樣求哪一組平均身高高一些?怎樣計算出“高多少”?
啟發(fā)學生想:如一個一個地比,非常麻煩,而且不容易比清楚。先算出各組的平均身高,就容易比較了。
讓學生運用從例2中學到的方法,自己求出兩組各自的平均身高,再求出哪個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多少。
然后提問:如果不求平均身高,直接用各組所有人身高的和進行比較行不行?為什么?
使學生明確:由于兩組人數(shù)和每人的身高不一樣,不能直接比較,而只能用平均身高進行比較。
三、鞏固練習:練習七第1、2題。
四、小結(略)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