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5 21:56:45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教案 語文
近日,聽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執(zhí)教《翠鳥》一課,覺得他在引導學生理解“翠”字時的做法,頗有一些新意,現(xiàn)整理如下:
師:“翠鳥”的“翠”是什么顏色?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我覺得“翠”是綠色的意思,因為課文中告訴我們翠鳥穿著“淺綠色的外衣”。
師:能夠從課文中尋找依據(jù),說明你很會學習。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因為以學過的一篇文章《家鄉(xiāng)的秋白梨》中有一句話:“樹上青青的果實躲在翠綠的葉子中間……”而葉子是綠色的。
師:不錯,這位同學還能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的知識,不簡單。
生3:我覺得這里的“翠”字還應(yīng)該帶有一點“青”的色彩,因為課文中說翠鳥有一條“橄欖色的頭巾”,我看到過新鮮的橄欖,它是一種綠色。
師:能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學習新知識,說明你是一個很會動腦子的小朋友。
生4:我覺得這里的“翠”還應(yīng)該給人綠色中帶點白的感覺,因為在陽光的照射下,遠遠看去翠鳥會閃著白光。
生5:“翠”還給人一種很可愛、很親切、很溫柔的感覺。
師:你們的感受與眾不同,但是經(jīng)你們這么一說,老師也感覺到翠鳥更美麗、更可愛了。其實,我也覺得“翠鳥”的“翠”字不單單是指綠色,還使人有多種不同的感覺,至于是怎樣感覺,我想不同的人感覺是不一樣的,這只能靠我們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了。
……
這個教學片斷引起了聽課老師的思考。本人以為它至少給了我們以下幾點啟示:
。保斫庾至x應(yīng)是學生在開放中自主求知的行為。
“翠鳥的翠是什么顏色,你能從文中找出答案嗎?”這是我們在教《翠鳥》一課時經(jīng)常采取的一問,它遵循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這一教學原則,也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但給學生的理解參照面卻只有一個,有限制學生思維之嫌,而且是有于現(xiàn)代教育“注重開放、承認差異、關(guān)注個體發(fā)展”的要求的。于老師的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就將學生的思維從一個點中解放出來,更具體地說是書本的禁錮中解脫出來,將學生引向了一個更為寬闊、更為開放的空間之中。在教師的激勵之下,有的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答案;有的學生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課文;有的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還有的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受來理解……以上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對原有知識結(jié)構(gòu)的重組和利用,是完全體現(xiàn)體特征的自主求知過程。
2.感受也是一種理解。
于老師最后在充分肯定了學生的觀點之后說了這樣一段話:“其實,……這只能靠我們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了。”的確,中國漢字在很多時候并不一需要言表,它是一種境界,需要去感受。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說的那樣:見到“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煥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氣概等說不盡的情感;見“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寞等說不盡的詩味吧……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尊重學生的這份彌足珍貴的獨特感悟,因為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是大有裨益的。于老師的話不正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嗎?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