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shù)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奧數(shù) > 趣味樂園 > 詩歌鑒賞 > 正文

關(guān)于秋的詩歌(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來源:網(wǎng)絡(luò) 2009-09-17 13:56:04

智能內(nèi)容

  13、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詩譯】

  秋天傍晚,我獨自登上謝公樓,

  眺望晴空,一碧萬頃。

  嵐光山影多么明凈,

  江城簡直是在畫圖之中。

  宛溪和句溪清澈透明,

  如同夾著城市的兩面明鏡;

  鳳凰橋和濟川橋倒影波心,

  好象落在明鏡之中的一對彩虹。

  陵陽山下人家的炊煙裊裊上升,

  使深碧的橘抽呈現(xiàn)出一片蒼寒,

  梧桐樹也已染上枯黃之色,

  深深透出秋光漸老的氣氛。

  啊!今日我在北樓臨風懷念謝公,

  有誰能理解我此時的心情?

  【賞析】

  這首詩,是唐玄宗天寶13年(754),李白從金陵(現(xiàn)在的南京)再度來到宣城時寫的。宣城,現(xiàn)在屬安徽省。謝朓,宇玄暉,是六朝南齊的著名詩人,與宋代詩人謝靈運分別稱為小謝大謝。謝眺曾當過宣城太守,在宣城城外陵陽山上建了北樓,又名謝公樓,唐時改稱疊嶂樓,是宣城的登覽勝地。李白在這首詩中,生動地刻畫了謝眺北樓的明麗景色,表達了他對前代詩人的緬懷之情以及政治上的苦悶仿徨之感。

  詩的首聯(lián)“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詩人寫他在秋天.的傍晚,登上宣城謝公樓憑高眺望。但見晴空如洗,夕陽斜照,山光嵐影,無比明凈,這眼前的江城,簡直就象在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中。詩人一下筆便把他登覽時所見景色概括地寫了出來,引領(lǐng)讀者進入“如畫”的詩境之中。

  中間兩聯(lián),承接“望”和“如畫”,具體地寫江城秋色之美。“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這一聯(lián)寫水邊景色。“兩水”,指宛溪和句溪。“雙橋”,指橫跨溪水上的風凰橋:(在城東南)和濟川橋(在城北),都是隋文常開皇年間建造的拱橋。這兩句說,宛溪、句溪這兩條溪水,在秋天格外清澈透亮,如同明鏡,夾城而流;溪上的鳳凰橋和濟川橋倒影水中,在夕陽、晚霞的照翅下,幻映出無比瑰麗璀燦的色彩,就象天上的彩虹,落入“明鏡”之中。這兩句想象奇妙,筆致活潑空靈,描繪了明麗的水上風光,所以前人說它”刻畫鮮麗,千古常新”。

  第三聯(lián)“人煙寒橘袖,秋色老梧桐”,從寫水邊景色轉(zhuǎn)而寫地上風物:陵陽山下面叢林里,人家的炊煙裊裊地升上秋空;炊煙籠罩下深碧色的橘樹袖樹,呈現(xiàn)出一片蒼寒,梧桐也已染上枯黃色。這兩句中,“人煙”、“秋色”,加上巧妙地用作動詞的“寒”、“老”兩字,不僅寫出了秋色,而且寫出了秋意。我們在感染著秋光漸老的同時,也開始感受到詩人抑郁、孤獨的心情。

  尾聯(lián)“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是直抒情懷。意思說,如今我在北樓上,迎著拂拂的秋風緬懷謝眺,這種心情有誰能理解呢!“念”,這里有理解的意思。李自是很推祟謝甲勝的。他在另一首《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寫過“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的詩句,對小謝清新明麗的詩風十分贊賞。他之所以那么懷念謝眺,不僅因為小謝的詩寫得出色,也不僅因為小謝在宣城遺留下象疊蜂樓這樣的名勝古跡,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同小謝有相類似的生活遭遇。謝朓不肯依附蕭遙光而被陷害,死于獄中;李白也因為傲視王侯權(quán)貴被排擠出長安,過著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李白正是由于政治失意,無法實現(xiàn)抱負,所以才寄情山水,并深珠懷念才高命薄的前輩詩人謝眺的。而且,他感到自已這種復雜的心情,沒有人能夠理解,這就更加痛苦。這一聯(lián)用反潔的語氣,突出地表現(xiàn)了他的郁悶和不平,使人感到他的臨風感慨,非常深長,悠然不盡。

  李白在詩中描寫景物,好象一位擅長簡筆寫意的畫家,隨意點染三兩筆,便能表現(xiàn)出景物的特征、神態(tài)、韻味。他不肯在詩里堆砌過多的意象,所以詩中多有一股疏朗之氣。這首詩用筆算是比較細致的了,但仍然顯得活潑空靈,揮灑自如。首聯(lián)開門見山,以“江城如畫里”一句總攝全篇,筆墨簡煉,次聯(lián)上下兩句分寫“兩水”、“雙橋”也是一句一個意象,三聯(lián)從字面上看有“人煙”、,“橘袖”、“秋色”、“梧桐分四個意象,但如果細心體會,“人煙”和“秋色”僅是陪襯。事實上,只表現(xiàn)籠在炊煙中帶著寒意的橘抽,和染上枯黃秋色的梧桐這兩個意象。意象琉朗,卻又那么鮮明。寥寥幾個意象,便把如畫的江城、蕭瑟的秋意都描畫出來了?梢姡畎椎脑姽P,既高度概括,又抓準特征,顯得絲絲入扣。

  李白詩的景物意象常給人以鮮明艷麗的色彩感。讀這首詩,我們好象看到碧藍的晴空,明凈的嵐光,清澈的溪流,晶a的波光,鮮紅的夕陽,絢爛的彩虹,深綠的橘抽,枯黃的梧桐。這是一幅色彩多么豐富、明麗的畫面呵曳但詩中只用了一個“彩”字。這種不在字面上設(shè)色而能使人聯(lián)想鮮麗多樣的色彩的表現(xiàn)手法,是很高明的。這使我們想起李白的那一首《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詩中只用了有顏色的“碧”、“綠”二宇,我們卻看到青山、碧水、紅日、白帆相互映照的繽紛色彩、壯麗畫面?梢,語言素雅而意象色彩鮮麗,確是李白詩歌的一個藝術(shù)特點。

  李白才華橫溢,寫詩不愿受格律束縛,所以他的詩集中古詩多,律詩少。他寫五盲律詩也好象是在寫古詩,往往一氣揮灑,妙極自然,不很講究平仄、對仗。但這一首《秋登宣城謝跳北樓,格律卻比較嚴謹。中兩聯(lián)對仗十分工麗,全篇章法井然,層次清晰。整首詩從一個“望”字生發(fā)出來,并著意表現(xiàn)一個“秋”字。首聯(lián)先總寫一筆,中間再兩聯(lián)具體描繪。其中一聯(lián)寫水邊景色,緊接“江城如畫”,一聯(lián)寫地上風物,直承“山晚晴空”。尾聯(lián)又與開頭兩句呼應,點明登覽的地點是在“北樓上”。全篇運筆很有層次,真是一絲不茍。但通讀全篇,又覺得語意流暢,猶如一氣呵成,韻致飄逸靈動。清代詩論家趙翼評李白的律詩說:“青蓮……才氣豪邁,全以神運,自不屑束縛于格律對偶,與雕繪者爭長。然有對偶處,仍自工麗,且工麗中有一種英爽之氣,溢于行墨之外。”(《甌北詩話》)這首《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就鮮明地體現(xiàn)出他所出的藝術(shù)特色。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shù)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