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0-04 08:48:13 下載試卷 標簽:二年級 教案 數學
教學內容: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學目標: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用厘米量較短的物體。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刻度尺、圖釘、各種不同長度、不談色的紙條。
教 學 過 程
步驟 師 生 活 動 修改意見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讓學生用小木塊來量一量一張紙條的長度。
2、讓學生談自己在量的過程中的感受。
3、貼在黑板上一張紙條,讓學生來量。(很不方便)
4、說明:在日常生活中用木塊來量物體的長度很不方便,為了準確、方便的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fā)明了刻度尺。
認識厘米
。1)出示刻度尺,請小組內先說說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識。
。2)全班進行交流,教師小結(主
四、要讓學生知道尺上的1厘米)。
。3)讓學生量一量身邊的一些物體,說說那些物體的長是1厘米。(圖釘,某個手指等)
。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米的實際長度。
用厘米量
。1)小組合作,兩個小組的紙條,并討論量的方法。
。2)全班交流,學生總結方法:量時要把持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在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這張紙條的長度就是幾。
(3)請一名學生量黑板上的紙條,邊量邊說量的方法。
鞏固練習
練習一第1題
讓學生說說量的方法
第2題
量出幾厘米,就在紙條上畫上豎線,寫上幾厘米。
第3題
練習是,一要學生明確量的地方,二指導學生測量的方法。
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反思
第三課時
教案設計者:姬王小學——田茂慶
教學內容:認識米 用米量
教學目標:1、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較長的物體要用米做單位,會用米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教學難點: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米尺、繩子、學生尺、等
教 學 過 程
游戲導入,引起認知沖突
請學生用厘米量黑板。(課獨自探索,也可與他人合作)
展開
認識米
提問:這樣測量你感覺怎樣?
(麻煩)
要想方便的測量就要認識另外一種尺子——米尺。
介紹米尺
展示米尺,告訴學生從1—100厘米著一段正好是“1米”。
建立表象
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獲蔣兩臂張開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用米量
用不同的方法測量1米的繩子長是多少厘米
匯報方法
。ǖ贸1米就是100厘米)
實踐活動
測一測,你跳遠的距離是多少米?
四人一組,分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學監(jiān)督幫助。
量一量:黑板長、寬,教室長、寬及教室門的高和寬。
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1、小華用一根3米長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
2、找一根繩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課樹干周圍有多長。想一想,應該怎樣量?
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本領?1米到底有多長?怎樣估測物體的長度?
作業(yè)安排:略
反思
第四課時
教案設計者:姬王小學——田茂慶
教學內容:認識線段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線段,會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線段的概念。
教學具準備:尺子、課件等。
教 學 過 程
創(chuàng)設情景
同學們,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已經學習了圖形的初步認識,你能說出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形嗎?
。S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
我們在畫這些圖形的時候,他們的邊都是由線段組成的。
課件演示:將圖形分解成線段。
告訴學生上面這些都是線段。
測量線段的長度
用尺子量一量課本第五頁上面線段的長度,并把兩德的結果些在書上。
線段與曲線的對比認識
線段“直”的特征。
屏顯:
在這些圖形中哪些是線段?分組討論
……
通過剛才的討論,你多線段有哪些認識?
畫給定長度的線段:
在紙上任意畫一條線段。
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教師巡視指導。
課件出示線段的畫法。
指導線段的畫法
猜一猜游戲
課件出示同一條線段(橫著和豎著的)猜一猜哪條線段長一些?
引起學生的爭論,爭論后課件演
八、 示:把兩條線段重合比一比。
學生操作:
如果你不相信,你就做兩張同樣長的紙條式一式,要一張橫著,一張豎著看。
動手做一做
請同學們任選一條鐵絲,做成自己喜歡的圖形,并量出每條線段的長度。
誰能找出我們生活當中物體上的線段。
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線段的有關知識,你對線段有了哪些認識?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