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11-03 23:36:24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教案 語文
簡評:
筆者曾聽過不少老師講《曼谷的小象》,大多數(shù)老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小象的身上,不厭其煩地分析小象拉車、洗車的動作,以認識小象的聰明乖巧。但這一篇文章真的是在表現(xiàn)這頭動物嗎?筆者深入思考之后,覺得作者的表現(xiàn)對象并非小象,而是它的主人阿玲。再深入一想,又似乎不止阿玲。于是筆者細細地品讀了一次課文。讀完后,就掩卷,但未再深思,而是就全文去“感覺”,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地上、天上、眼前、耳邊,參與故事的人、物,事件本身的發(fā)生、發(fā)展、結束……總覺得那么富有詩意。怎么回事,一個突然產生的直覺告訴我:美!——處處洋溢著美的一篇充滿畫意的詩;又是一幅充滿詩意的畫。于是我明白了,美,是這篇課文的靈魂!
抓住了最根本的東西,教法也就隨之而來了,于是,產生了這個課例。因此我認為,上述的這一點“覺悟”,是這個課例之所以能有一些新意的關鍵。
教師對這篇文章的認識得益于“感覺”,所以上課時,也引導學生去感覺。這個“感覺”聽起來似乎有些玄妙,有些不可捉摸,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去感性地理解體會。不要搞那么多理性化的分析,讓學生去“悟”。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就是這樣感覺、想象、讀悟過來的。
著力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憑借,當然還是對語言文字的學習。學生在大量的默讀、朗讀中去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不但培育了審美的情趣和能力,也非常自然地實踐了語言學習,提高了閱讀鑒賞能力。在閱讀中,學生對“點綴”“顛簸”“瀟灑”等詞語的理解過程,對阿玲沒說一句話,作者沒寫她的外貌,汽車陷入泥坑美不美這些問題的討論,不但風趣,幽默、靈活、巧妙,而且深化了對美的理解。最后歸結到的“生活美”、“愛心美”,是對課文的內涵最深刻、最有分量的認識。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