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網
全國站

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桌子有多長3

2009-11-11 20:36:41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數學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測量活動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2.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初步學會估測和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學、善于與人合作、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學生第一次學習測量知識,“厘米”是學生認識的第一個長度單位,它將為以后學習“米”“分米”等長度單位作準備。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安排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安排了豐富的活動。教師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活動中發(fā)展對測量單位的理解,體會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估測的意識,學習測量的技能;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學習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jié)課采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研究式的學習方法。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濱湖小學是天津市河西區(qū)一所現代化教學設備較齊全,學生生源較好的學校。我所執(zhí)教的一年級一班是小班,全班共有學生30人,男生16人、女生14人。該班學生自入學以來,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意識以及交流、合作的習慣,能夠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思維比較活躍。本節(jié)課學習測量的有關知識,可以說,學生沒有什么知識基礎,惟一認識的是學生用尺,但也只是知道用尺子畫橫線,其他了解得很少。

  〖教學設計〗

 。ㄒ唬﹦(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帶來幾張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照片上的人都在做什么。

  教師出示一組照片:

  照片1――媽媽給孩子量衣服;照片2――叔叔量玻璃;照片3――教師給學生量身高;照片4――木匠量椅子腿的長度。

  教師每出示一張照片,都請學生介紹照片上的內容。然后,教師再問:照片上的人都在做什么?

  生:(異口同聲地)都在量東西。

  師:看來,測量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很廣泛。你們知道嗎,量東西里還有許多學問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它,好不好?(教師板書課題“量長度”。)

 。ù谁h(huán)節(jié)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增強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師:同學們每天都要用到課桌,你們知道你用的課桌有多長嗎?

  生:(互相看了看,搖頭)不知道。

  師:現在,就請你想辦法量一量,告訴大家。

  (學生熱情高漲地投入到測量活動中,不一會兒就測量出了結果。)

  師:說一說你用什么工具量的,量的結果是多少?

  生1:我用手量的,這樣是一,有5多長。

  生2:我用書量的,有2本半那么長。

  生3:我用鉛筆量的,有3枝鉛筆那么長。

  生4: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還多一點那么長。

  ……

  師:(表情驚訝地)為什么量的是同一張桌子,可是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因為用的工具不同,所以量的結果就不同。

  師:(興奮地點了點頭)因為測量工具不同,標準不一樣,所以量的結果就不同。那么,如果用同一枝鉛筆量結果會怎樣?

  生:(爭先恐后地)如果用同一枝鉛筆量結果就一樣。

  師:用哪一種工具測量更好一些?

  生:(異口同聲)用尺測量最好。(投影出示直尺。)

  (教師請學生把尺子拿出來,并請學生認真觀察直尺,與同桌交流,說一說在尺上找到了什么秘密。學生手拿直尺與同桌同學邊認真觀察邊交流。)

  (教師請學生到黑板前指著投影上的直尺匯報。)

  生1:尺上有小道道。

  師:誰知道,“小道道”是什么?

  生:是刻度。

  生1:尺上還有數字,有0,1,2,3,…,0表示尺子的頭。

  (這時候教師規(guī)范學生的說法:0表示起點。)

  生2:每相鄰的兩個數之間的距離一樣長。

  (教師指著直尺介紹:相鄰的兩個數之間的距離為1厘米。如:刻度0~1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1.教師請學生舉例說一說見過的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厘米。同時,教師用手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學生也跟著教師用手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然后,想了想答道:食指寬大約是1厘米;大拇指的指甲長約1厘米;有的豆芽長約1厘米……然后請學生在尺子上找一找還有哪些數字之間的距離是1厘米。學生非常踴躍地舉手回答道:刻度1~2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刻度3~4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刻度10~11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

  2.教師請學生估計2厘米的長度,然后在尺上找出哪些數字之間的距離是2厘米。

  (學生用手先比劃出1厘米長的一段,再增加同樣的一段,即2厘米。然后再到尺子上去比一比估計得是否準確。)

  (教師請學生舉例說一說見過的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2厘米。學生用手比劃著2厘米的長度,想了想答道:我的橡皮長約2厘米,有的釘子的長大約是2厘米……)

  3.教師再請學生估計3厘米的長度,然后在尺子上找出距離是3厘米的一段。

  4.教師請學生再來估計一下小棒的長度,然后試著量一量。同桌交流說說怎樣量的。

  匯報:學生演示。(有的學生從0量起,有的學生從1量起……)

  討論:哪種方法好?為什么?

  (學生展開激烈地討論后總結出測量方法:(1)先把一端對準0刻度;(2)讀出另一端與尺子上重合的位置的數值。)

 。ù谁h(huán)節(jié)的設計力圖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討論的氛圍,通過討論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并配以直觀的學具輔助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以“放”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與人合作的精神,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多向性。)

 。ㄈ┰诨顒又徐柟绦轮

  1.測量長度,填寫下表。

  2.量一長,一步長。(小組合作完成)

  (1)先估計,再測量。

  (2)說一說,知道了一長、一步長有什么用處?

 。ㄔ谶@個活動中,學生測量工具用得比較熟練了,但是在測量中又遇到了新的問題,如一步長應該怎么算,從哪到哪是一步?在交流爭論中學生逐漸達成共識。)

  3.任意選擇你喜歡的一樣東西進行測量。

 。▽W生積極地投入到測量活動中,有的學生量桌子長,有的學生量同學的耳朵長,有的學生跑到黑板前量黑板的長度,還有的學生量同學的眼睛……)

 。y量中,學生逐漸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如有的學生用尺子量桌面的長度時,尺子不夠,大家想辦法,一名學生拿尺子,另一名學生做標記,這樣一步一步地測量,最后再算總的長度。)

  4.量易拉罐一周的長度,看誰的方法最好。

 。1)有的學生轉動易拉罐用尺子量。

 。2)有的學生把易拉罐壓癟了量。

 。3)有的學生想把直尺壓彎了量,但是一使勁,尺子折了。

 。4)有的學生借助繩子量。

  ……

  (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情緒再次被調動起來,大家開動腦筋,想出了許多方法,雖然有可行和不可行的,但是他們在交流中得到啟發(fā),豐富了生活經驗。)

 。ㄋ模┰u價

  師:下課的鈴聲就快響了,誰愿意把自己的收獲說給大家聽?評價一下這節(jié)課的表現好嗎?

  生1:這節(jié)課我認識了直尺,學會了測量。

  師:那能說說是怎么測量的嗎?

 。ㄉ2興致勃勃地說了起來。)

  生3:我會用今天學的知識測量彎曲的東西的長度。(這是剛才把尺弄折的學生。)

  生4:(高興地說)我更加理解,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非常喜歡上數學課。

  生5:我覺得××同學這節(jié)課表現非常突出,她善于動腦,勇于發(fā)表不同的見解,我今后應向她學習。

  (通過評價,教師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學習的同時改進教師的教學。多元化的評價,不僅關注學生學習水平,更關注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體,安排大量的測量活動,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如:自選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估測物體的長度,實際測量物體的長度。在組織學生自選工具測量課桌有多長時,學生想出許多辦法,如:有的學生用尺量,有的用書本量,有的用鉛筆量,還有的用手量……當學生匯報結果時發(fā)現量的結果不一樣,從而體會到統(tǒng)一測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學生統(tǒng)一認識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測量,驗證他們的發(fā)現。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培養(yǎng)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樣東西測量時,學生表現極為活躍,有的學生測量桌椅長度,有的跑到講臺上測量黑板長度,還有的學生測量同桌的眼睛、耳朵的長度,量鞋子的大小等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讓學生量易拉罐一周長度,學生給出多種方法,發(fā)揮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整堂課氣氛活躍,收到較好的效果。

  〖編者點評〗

  1. 教師在課的開始為學生出示一組照片,讓學生說說照片上的人都在干什么。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貼切、自然,使學生體會到量長度的必要性,以及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2. 教師在教學時為學生的活動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學生任選工具測量體會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通過估測與實際測量體會到厘米的實際意義,形成估測的意識,掌握測量的技能。教師特別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比較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小組合作。把探索性學習與合作學習較好地結合起來,練習中設計的任選喜歡的東西測量,非常有效地調動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最后,學生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也很有創(chuàng)意。這節(jié)課的課堂氣氛活躍,收到極佳的效果。

 

來源:網絡

   歡迎訪問奧數網,您還可以在這里獲取百萬真題,2023小升初我們一路相伴。>>[點擊查看]

年級

科目

類型

分類

搜索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師公益講座

本周新聞動態(tài)

重點中學快訊

奧數關鍵詞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4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