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11-12 19:57:22 下載試卷 標簽:數(shù)學 六年級 教案
一、課前思考
剛接觸新帶的六年級同學時,我的學生發(fā)出這樣的感嘆。語文還是好學多了,只要你下點工夫記記,再把作文寫好點,八九十分好考得很。但是數(shù)學太難了,千變萬化的,記沒什么用,做也沒什么用。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學好它。并且很多老師也覺得,感覺數(shù)學課上得并不是不好,效果也不錯,但是怎么一做作業(yè)或者考試就問題百出?如今的數(shù)學好象真的變成模模糊糊一大片了。
新課改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不少老師碰到過這樣的問題,當情境導入、游戲進行時同學們群情激昂,一到知識呈現(xiàn)和抽象理論時卻熱情頓失。有時老師也感覺前面的導入和游戲的鞏固是不是多余的了?怎么同學們自己歸納總結時卻一個都抽象不出來呢?所以就導致最后的結論還是由老師急急忙忙地總結出來了,探究又流于形式了。
在這里我覺得對于課本的內涵老師還得深入地進行鉆研和參悟,并且要真正了解編者的意圖。新的教材具有跳躍性、分散性、情境化,與數(shù)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連貫性、規(guī)范化好象是沖突的。老師自己把握不準,盲目開發(fā)很容易造成數(shù)學知識和數(shù)學方法的遺漏。
在北師大版第11冊第23頁的百分數(shù)應用(一)的教學中我就我的一點小體會與大家談談。
看課本的內容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增加百分之幾”的含義。教材的編寫是利用線段圖的直觀的方法讓學生來理解掌握的。備課的時候我打算先從制作冰塊這一情境導入,然后引導學生自己動手畫出線段圖,再說出由線段圖中增加的部分是多少,然后總結出增加百分之幾的含義,最后拓展得出“減少百分之幾”的含義。后來聽了同年級老師的一堂課,對這一節(jié)課我又有了新的上法。
學生原來已經學過“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的算法,所以教這節(jié)課時我就始終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進行探究。
二、課堂實施
。ㄒ唬┣榫硨
1、課件展示,在寒冷的冬天我們在戶外放上一盆水 ,水會結成冰,同學們發(fā)現(xiàn)一個細微的變化沒有?水變成冰后體積會怎么樣?(在課前可布置學生將某一容器的水放在冰箱冷凍室里觀察變化,同學們就比較容易得出結論了。)
2、課件出示應用題。盒子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結成冰后,冰的體積約為50立方厘米.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約增加了百分之幾?
師:同學們能根據題目的意思把線段圖畫出來嗎?
生:沒問題.
(二)探究新知
師:同學們看看線段圖,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生1:冰的體積大所以冰的線段畫長點。
生2:我知道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增加了5立方厘米。
生3:我還看出了冰的體積是水的50/45。
師:同學們都看得非常仔細。我們原來學過了“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的算法,你們還記得嗎?
生:當然記得啦。就是用一個數(shù)去除以另一個數(shù)。
師:那我們看看這道題,可以從原來學過的知識來理解嗎?怎樣理解呢?同學們互相討論一下在告訴老師好嗎?
生討論。
點名學生代表回答。
生1:可以這樣做。用冰的體積除以水的體積 ,我們原來學過冰相對與水來說是一個變化的量,所以水可以看作是單位“ 1” 的量。然后我們知道冰的體積是水的體積的幾分之幾。再減去1就知道增加幾分之幾了?
生2:我也覺得應該用冰除以水,我們學過的“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用一個數(shù)除以另一個數(shù),所以冰的體積除以水的體積的幾分之幾必須先求出來,然后再減去水的體積就可以了。
生3:我覺得先可以求出增加了多少,然后再求出增加的是水的幾分之幾就可以了。
師:同學們原來的數(shù)學學得可真好,能把這道題轉化成原來所學的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的問題了。那現(xiàn)在求的是百分之幾,同學們能化出來嗎?
鼓勵同學們根據剛才兩種思路列式計算。在這里教師始終是在拋磚引玉。利用學生的舊知探究新知,同學們在學習新知識時不覺得困難并且激發(fā)了探索的興趣。但是僅僅停留在這里還是不夠的。
。ㄈ、繼續(xù)深究
師:我們知道了這節(jié)課所學的跟原來是有很大的聯(lián)系的。那同學們說說,我們解關于“增加百分之幾”的應該題的關鍵是什么嗎?同桌之間說說看。
生:因為這樣的題目關鍵是求“增加的是誰的百分之幾”那么誰是單位“ 1” 的量呢?很重要。
師:說得很好!就象咱們上面這道題,增加的部分同學們都知道,但是增加的部分除以冰還是除以水呢?關鍵是看誰是單位“ 1” 的量,那我們怎么確定單位“ 1” 的量呢?
生:一般后面那個量就是單位“ 1” 的量?
師:能說準確點嗎?
生:我認為題目中說的誰比誰增加多少,“比”字后面的那個量一般可以看作是單位“ 1” 的量。
師:這個同學真是太棒了!
師:我們學了“增加百分之幾”那“減少百分之幾”又怎么理解呢?
課件出示課本第23頁的試一試。電飯煲的原價是220元,現(xiàn)價是160元,電飯煲的價格降低了百分之幾?(百分號前保留一位小數(shù))
師:請同學們說說你的想法。
生:我覺得可以象上一道題那樣先求出減少多少,然后再求減少的是原來的百分之幾。
師:說得很好,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原價看作單位“ 1” ,先求現(xiàn)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幾,再用1去減這個百分之幾就可以了。
通過延伸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百分數(shù)應用中“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的含義。
。ㄋ模┏橄罂偨Y
比較“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和“增加(或者減少)幾分之幾”兩種說法。同學們自己交流總結。
生1:我覺得今天所學的可以當作也是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來算,只不過增加的要減去1,減少的要用1去減。
生2:我覺得我也是從原來知識來理解這種百分數(shù)的應用題的,只不過我是這樣理解的,“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我理解為“增加或減少的是原來的幾分之幾”也就比原來的問題多了一步,就是先求出增加多少或減少多少了。
通過已有的經驗同學們很容易做出這樣的總結。
三、教后暢想
就拿這節(jié)課來說如果老師單純地先教學生怎么理解題目的意思,再講解“增加百分之幾”的含義,同學們可能會覺得枯燥無味,興致不高。但是這里改變一下觀念,始終引導學生從舊的知識探求新知,把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讓學生由舊知中總結概括出來。盡管課堂上沒有熱熱鬧鬧的道具,轟轟烈烈的游戲,只有平平實實的探究,但是學生依舊興趣很濃,并且學得非常輕松。教學中教師始終組織引導學生往已有的知識上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我覺得課改并不是弄得課堂熱鬧非凡,精彩紛呈。并且課改也不能完全丟棄原來好的思考方法。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教師要始終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shù)學活動機會,讓學生真正積極地投入到數(shù)學活動中去,還要注意把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或者已有的經驗聯(lián)系起來。不同年齡層次的要有不同的數(shù)學活動,不要那些虛假的活躍,不要那些盲目的活動,不要那些散亂的活動,不要那些放任自流的活動。有時平實的往往是最有效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