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19 15:50:13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112-114頁“數學廣角”。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做早餐、沏茶、烙餅等家務勞動的分析、研究,體會如何安排節(jié)省時間。
2.了解運籌思想、嘗試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每組學生準備1口“鍋”、3個“餅”(硬紙模型)。
教學過程:
一、 當家中的“省時”策略
1、早餐
課件播放小學生明明在“叮叮”的鬧鐘聲中起床,一邊忙亂地做事,一邊自言自語:“今天我自己當家,一定要做得像媽媽那樣好。怎么安排呢?先洗臉刷牙吧!哦,該點火煮雞蛋啦。ㄗ龅却隣睿┛焓彀桑∴,不能急,平常媽媽說雞蛋要多煮一會兒,才能預防禽流感呢!只有再耐心等一會兒啦!呀,還要用微波爐熱牛奶呢!終于可以吃飯啦!好香呀!不好,要遲到啦!快走!”
電腦出示明明一大早耗時43分所做家務情況。
。1)師:“明明為什么會遲到?你能幫他出個主意嗎?”
生答,教師出示改進方案:
。2)師:“為什么要把洗臉刷牙、熱牛奶與煮雞蛋同時進行呢?”
生:“因為利用等待雞蛋煮熟的時間洗臉刷牙和熱牛奶,就可以節(jié)省13分鐘,現在總共只要30分。”
師:“真是當家才知‘時間’貴呀!不過,只要合理巧妙地安排,時間是可以節(jié)省下來的。明白了這一點,明明以后做早餐完全不必那樣慌慌忙忙了。”(板書課題:怎樣安排合理)
2、 沏茶(教科書例題2)
課件展示:中午,家里來了客人,媽媽讓明明燒水沏茶。明明小聲嘀咕:“這次我得好好安排安排。
我們來看看明明沏茶需要干些什么。電腦出示沏茶所需的工序(略)。
(1) 師:”沏茶的工序這么多?怎樣安排才能盡快讓客人喝上茶呢?“
(2)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間交流。
。3) 全班交流。
[預設:]
生1:”我們認為只用9分鐘就能讓客人喝上茶。先燒水,在等待水燒開的8分鐘里就可完成洗水壺、接水、洗茶杯、找茶葉四件事,然后用開水沏茶花1分鐘,共用9分鐘。“
生2:”我們不同意他們小組的意見。水壺還沒洗、里面又沒有水,能放到鍋里燒嗎?所以我們認為應該先洗水壺、接水,再燒水,燒水的同時只能做洗茶杯、找茶葉兩件事,然后用開水沏茶花1分鐘,共需要11分鐘。“
(4) 師:“你們覺得哪一組講得有道理?”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出示下圖。
。5) 教師小結:“對!我們首先得分清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必須先做,哪些事情可以與其它事情同時做,再作出相應安排。”
3、烙餅 (教科書例題1)
師:“看來,當家真不那么簡單!烙餅中又有什么學問呢?”
電腦出示關于烙餅的一些要求。
(1) 師:“烙1個餅要用多少時間呢?”
生齊:6分鐘。
(2) 師:“烙2個餅最少要用多少時間呢?怎樣烙?”
生齊: “還是6分鐘。把兩個餅一起放進鍋里,先烙正面,再烙反面。”
。3) 師:“如果烙4個餅最少要用多少分鐘? 怎樣烙?”
。4) 師:“6個餅呢?8個餅呢?當餅的個數是雙數時,所需時間與烙2個餅所需時間有什么關系?”(餅的個數是2的幾倍,就要用幾個6分鐘。)
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后,教師小結:“剛才我們都是每次烙兩個餅,前兩個餅的兩面都烙熟后,再烙后兩個餅。為了進一步研究的方便,我們暫且把這種烙法稱為一次成型法。”
(5)師:“現在明明要烙3個餅,最少要用多少時間呢?怎樣烙?”
(指名一位學生上臺演示)
[預設:]
如有學生提出反對意見:“不對!烙3個餅不應該是12分鐘,只要9分鐘。”
師:“你為什么認為只要9分鐘?”
生:“如果像他這樣烙,在烙第三個餅的時候,鍋的一半位置是空著的,這不浪費了時間嗎?我把前兩個餅烙熟一面后,馬上換上第三個繼續(xù)烙;然后將取出的那一個放回鍋里和第三個一起烙另一面。鍋就不會有空位,所以只要9分鐘。”
師:“你們聽明白他的意思了嗎?這種方法是不是行得通呢?大家動手試一下吧!為便于操作,建議各小組在試驗中給每個餅編號、并安排專人記錄烙餅步驟及所需時間。”
如沒有學生想出這種最佳的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匯報。
。6)各小組策劃安排,再交流,并請一個小組上臺用“鍋”和“餅”演示。
根據學生匯報,老師小結:
第一步:烙1、2號餅的正面,用3分鐘。
第二步:把2號餅暫時取出,把3號餅放入,烙1號餅的反面和3號餅的正面,又用3分鐘。
第三步:取出1號餅,放入2號餅,烙2、3號餅的反面,用3分鐘。
一共用9分鐘。
(7)師:“只烙熟某個餅的一面,就換上其它餅繼續(xù)烙。我們也給這種烙餅方法起個名好嗎?”
生:“交替成型法、兩次成型法、替換法……”
師:“好!姑且叫它‘交替成型法’吧!這種烙法與一次成型法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節(jié)省時間呢?”
。8)師:“那么烙5個餅最少要用多少時間呢?烙7個餅呢?……”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