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11-20 12:22:06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語文
本課是一則寓言故事。這是學生學習的第一篇寓言。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高,因而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樹,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驕傲自大的行為。全文共的四個自然段。
本節(jié)課上的是第二教時,主要的教學任務一方面是學習第一教時余下的幾個生字,另一方面是在深入理解感情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是: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就教師所提供的話題,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探究研讀,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同時也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二者的結(jié)合點在哪里?本節(jié)課的設計,就試圖用教師所提供的話題來體現(xiàn)二者的結(jié)合點。
在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話題,來引起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興趣:如果讓你來說一說小松樹,用上“小松樹--------------”的句子,你會說什么
?為什么這樣說?從課文中找出理由來。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一步深入自主探究課文。教師在學生已有的對課文的理解的基礎上,對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加以點撥,使學生通過朗讀對小松樹的驕傲自大有進一步的體會。
在總結(jié)階段,我讓學生還用“小松樹-------”的句式來說學習課文后的感受,來強化對課文的認識。
在教材的處理方面,本節(jié)課對風伯伯的話有意進行淡化處理。主要的原因和理由是:1、風伯伯的話可謂語重心長,完全是一個長者口吻,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要體會到這一層,我覺得實在太困難;2、風伯伯的話只要大致了解了意思,并不妨礙學生理解全文。3、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很明顯是小松樹。對風伯伯的話進行淡化處理所節(jié)省的時間和精力可用在反復研讀體味小松樹這一形象上。即所謂“寧掘一口井,不開一條溝”。這一設想和做法是否可行,還要請各位點評。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