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11-20 15:47:46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語文
在蘇教版首次閱讀大賽上,江蘇張建剛老師執(zhí)教的一年級課文《詠華山》一文得到了評委的一致認可和聽者的高度贊賞。我聽之觀之,覺得這節(jié)課的教學特別讓人信服的有兩點:一是教者自然的教態(tài)平和的教風,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二是能借助畫面理解詞語的意思,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但信服之余,也認為此次教學存在以下不足:
一、虛假的寫字
張老師在課尾安排的書寫“與、齊”兩個生字的教學,得到了廣大專家的認可,認為他把低段的寫字教學真正落到了實處,我則不以為然?v觀張老師第二課時的教學,基本是分成了三個環(huán)節(jié):一是復習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生字新詞;二是理解課文讀好課文;三是學寫“與、齊”。有張老師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在猜測張老師第一課時都干了什么?張老師在第一課時應該是學了本課的生字新詞(這從第二課時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可以看出來)和讀了書的(讀好書,寫好字是傳統(tǒng)第一課時最基本的教學任務)。那么學了生字新詞的什么呢?我們都知道,生字教學包含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音、形、義”,本課共有生字七個,我們可以認定張老師在第一課時徹底完成了其他五個生字(華、間、稱、代、歲)的音形義的教學?蔀槭裁椽毆毩魞蓚生字的書寫在第二課時呢?教者是想體現(xiàn)低段字詞教學的重要性還是如人所說低段的每一課時都需要有寫字的環(huán)節(jié)?我們知道生字的教學除了新授還有復習和鞏固,按照張老師的課時安排,理應是在第一課時完成字詞的書寫任務的,而第二課時要體現(xiàn)寫字教學的話,也應該是鞏固式而非新授式的。如果像張老師如此的課時安排還需要在第二課時進行生字的新授,那么他在兩課時的教學流程中,是無法完成這課書的真正教學的。由此可見,張老師此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是刻意而為,是想給評委和教者看看,他是非常重視低段的寫字教學的!
二、零碎的分析
“他們沿著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華山真高哇!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這是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前面幾句話,描寫了寇準和先生登山的過程和登上山頂?shù)乃娝,本是一氣呵成。但在教者的教學過程中被隔離成這么幾個片段(分別有教者的幻燈顯示):“!華山真高哇!”“他們沿著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遠遠近近的山”“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使一段整體的文字顯得支離破碎。正因為教師零碎的分析,學生的朗讀雖然讀得不錯,但卻不是來自對于文本的真正理解,而是來自于老師的范讀以及說話的語氣等等。要不就不會出現(xiàn)后面進行詩句教學時,無水到渠成之感
三、文本的忽視
此處文本的忽視是指教者在進行這課書的教學時,學生由始至終好象就沒有打開過書,一直把頭抬著看著大屏幕進行課文的學習。由此我們不得不追問,學生還要不要低下頭來讀書?還要不要捧起書來讀書?從事低年級教學的老師都有這么一個經(jīng)驗,有些孩子雖然有時說得頭頭是道,但真讓他捧起書來讀時,卻還會讀得結結巴巴。由此可見對于文本的重視,不僅體現(xiàn)在對文本內(nèi)容的分析理解上,還需要我們教者尊重文本,時常讓學生能捧起書來,真正讀起書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