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20 20:41:58 下載試卷 標簽:蘇教版 六年級 教案
風箏始于中國,風箏起源于中國,這是目前世界風箏界一致公認的結論。
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古代哲學家墨翟制造的。據(jù)《韓非子外儲說》載:墨翟居魯山(今山東青州一帶)“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于用木頭制成了一只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制造的這只“木鷂”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
中國風箏問世后,很快被用于測量傳遞信息,飛躍險阻等軍事需要。唐宋時期,由于造紙業(yè)的出現(xiàn),風箏改由紙糊,很快傳入民間,成為人們的娛樂的玩具。
宋朝風箏已在民間廣泛流行。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加,中國的風箏流傳到世界各地。先是傳到日本和朝鮮等近鄰國,后又漂洋過海,傳到了緬甸,馬來亞,印度尼西亞,和新西蘭直到更遠的東方島嶼上;另儀線則順著“絲綢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戰(zhàn)路線進入了阿拉伯和西歐。元代在中國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馬可。波羅歸國后,也把風箏介紹到了西方。
。ㄒ唬┒敷,樹葉說
斗笠是一種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當人類由漁獵轉為耕作農業(yè)時就開始使用,特別在熱帶亞熱帶是必不可少的。那時的斗笠制作很簡單,系繩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軟的樹皮纖維。
據(jù)說有一農夫正在耕作時,忽然狂風大作,卷器了他的斗笠,農夫趕緊去追,一下抓住系繩。恰巧這系繩很廠,斗笠便象風箏一樣在空中飛行了。農夫覺得有趣,以后便經(jīng)常給村民放斗笠,后來演變成了放風箏。樹葉說來自中國南方一帶。據(jù)說古時候人們對風卷樹葉滿天飛的現(xiàn)象十分崇拜,便用麻絲等拴樹葉防著玩,逐漸演變成放風箏活動。中國臺灣的高山族,海南島的黎族人,早些時候就是用面包樹的葉子做風箏。雖然他們低居偏僻,經(jīng)濟不發(fā)達,缺少絲綢和紙類的現(xiàn)代材料,但放風箏的歷史并不亞于內地人。
。ǘ┓瑤づ裾f
人類使用木舟的歷史已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就被用于生產。后來又有了帆船。中國戰(zhàn)國時期莊子《逍遙游》中提到“列子御風”,傳說禹時船上已有了帆。帆是借助風力的機械,人們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風箏放飛。
還有人說,風箏起源于北方的帳篷,最早的風箏是人們模仿大風刮起帳篷在空中飄揚的現(xiàn)象制造出來的,之后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游樂活動。
。ㄈ╋w鳥說
從目前的歷史記載和發(fā)現(xiàn)的古代風箏看,其結構,形狀,扎繪技術等,一個突出的標志就是以鳥的形狀多。因而可以得出結論:最初的風箏問世,是受飛鳥的啟發(fā),模仿飛鳥而制造并以飛鳥命名的。
鳥類是人類的朋友,它賦予人們美好的想象。原始社會鳥曾作為一種圖騰,受到人們的崇拜。進入文明時代,飛鳥倍受人們青睞。周武王伐紂“以鳥畫其旗”表示正義之師,所向無敵。漢高祖還鄉(xiāng)“一面旗,紅曲連打著畢丹鳥”,十分威武。當代民俗喜好吉祥,而鳥類的形象多含吉祥之意。飛燕迎春,一年開始;鶴壽延年,生命長青;飛鴿報信,鴻雁傳書。
風箏問世與飛鳥密切相關。人們崇尚飛鳥,熱愛飛鳥,模擬飛鳥而制作風箏,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風箏因此而生,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道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