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06 19:37:51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語文
教案實錄
師: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天放晴了,是一幅怎樣的圖景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三段,一邊讀,一邊在腦海中展現(xiàn)畫面。
生:(自由讀)
師:讀了這一段,你眼前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感到雪后的景象怎樣?
生:我眼前展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畫面,我感到雪后的景象非常美。
生:我眼前展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瑞雪圖,非常迷人,使我感到輕松愉快。
生:我仿佛看到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
師:大家都有一個同感:雪后是一幅美麗壯觀的景象,給我們以美感。再讀一讀,想一想,你從哪些詞語中品味出這種美的?
生:“山川、河流、樹林、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我從“粉妝玉砌”這個詞品味出美。
師:什么是粉妝玉砌?
生:“粉妝玉砌”是用白粉裝飾、玉石砌成的意思,形容一片白色世界。
師:在課文中指用什么裝飾,用什么砌成,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再解釋具體些。
生:在這里是指用白雪裝飾,用白雪砌成,形容雪后世界一片白色。
師:還可以說成是怎樣的世界呢?
生:銀白色的世界。
生:潔白的銀色世界。
生:潔白晶瑩的世界。
師:很好。這晶瑩世界給了你美感。還從哪些詞語品味出美?
生:我從“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品味出美。這些詞語寫出了雪落在樹上以后,樹枝的樣子和色彩,使我仿佛看到了那“銀條兒”和“雪球兒”。
師:說得非常好。“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這四個疊詞,緊扣特點,貼切地描繪了“銀條兒、雪球兒”的形態(tài),生動傳神地描繪了雪落枝頭的美景,的確讓人感到非常美。
生:我從“玉屑似的雪末兒”這個詞語中體會到美。
師:“玉屑似的雪末兒”怎么使你感受到美呢?
生:“玉屑似的雪末兒”是說雪末兒像玉石的粉末,在陽光照射下,十分美麗。
師:是啊,玉石既美又珍貴,用它來形容雪,當然讓人感到美了。
生:“五光十色的彩虹”使我感到美。雪本來是晶瑩透明的,在清晨陽光的照耀下,現(xiàn)出五光十色,像七色彩虹一般,所以很美。
師:理解得好。我也仿佛看到了這彩虹。
生:我從“簌簌地落下來”“雪末兒隨風飄揚”兩個地方體會到美。因為讀到這兩個地方我感到雪末在落,在飄,在動,使雪后的畫面活起來了。
師:想象得很好。剛才,大家把表現(xiàn)雪后景美的詞語都做了分析,理解和體味得好。誰能把同學們的發(fā)言綜合一下,說一說,從哪些詞語品味出美。
生:在這一段中,我們通過“粉妝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玉屑似的雪末、五光十色的彩虹、輕輕搖晃、隨風飄揚、簌簌地”這些詞語中,品味出美。
師:概括得很全面。讀這一段時,要一邊讀,一邊在腦海中展現(xiàn)這幅美的畫面,體會雪景這美。請同學們練習讀一讀。
生:(朗讀第三段)
師:讀得不錯。你仿佛站在雪地里,置身于美景之中。有一個地方,語氣讀得還不夠。哪一句?
生:“嗬!好大的雪啊!”這個地方語氣讀得還不夠。
師:對。“嗬!”表露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生:驚訝。
生:驚奇。
師:只是驚訝嗎?再讀一讀,體會體會。
生:還有高興和贊嘆。
師:對,是又驚又喜,發(fā)出贊嘆。贊嘆什么呢?
生:贊嘆雪下得大。
生:贊嘆雪景非常美。
師:還贊嘆什么?
生:還贊嘆雪后人們喜悅的心情。
師:是啊,這一“嗬!”含三贊:一贊雪之大,二贊雪景美,三贊人之歡。應該把這種情感讀出來。(范讀:嗬!好大的雪啊!)
生:練習讀。
師:除了寫景美,這一段還寫了什么?請一位同學讀下一節(jié)。
生:朗讀第七節(jié)。
師:這一節(jié)主要寫什么?
生:這一節(jié)主要寫小孩子們玩雪。
師:當你踏上這厚厚的積雪,當你和伙伴們在雪地里擲雪球、堆雪人時,你有何感受?
生:我非?鞓贰
生:我是興高采烈的。
生:我在雪地里玩的時候,是自由自在的,心里特別愉快。
師:你為什么是興高采烈的?為什么心里特別舒服?
生:因為我非常喜歡雪,很愿意在雪地里玩耍。
師:那末,作者此時的心情怎樣?你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生:作者也很高興。我從“那歡樂的叫喊聲,把樹枝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一句中看出來的。
師:孩子們“那歡樂的叫喊聲,把樹枝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是真的嗎?為什么這樣寫?
生:不是真的。這樣寫主要表現(xiàn)了孩子們歡樂的心情。
生:這樣寫,突出了孩子們玩雪時的歡樂氣氛,表達了孩子們的歡快心情。
生:這樣寫突出的是孩子們的歡樂,表達的是作者的喜悅心情。
師:好。這是什么寫法?
生:夸張的寫法。
師:對。也許是一陣風把樹枝上的雪吹落下來,也許是孩子們擲的雪球把雪打落下來,而作者把它寫成“孩子們的叫喊聲把雪震落下來”這就突出了孩子們歡樂情緒之高漲,表達了作者無比喜悅的心情。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師: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生:作者賞雪。
生:雪后美麗的景象。
師:好。你在雪地里只是自由自在地游戲玩耍,而作者見到這場大雪聯(lián)想到什么?我們接著學習最后一段。請自由讀這一段。
(生自由讀最后一段)
師:這一段寫什么?
生:這一段寫作者的聯(lián)系。
師:作者聯(lián)想到什么?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吧!
生齊答:瑞雪兆豐年。
師:什么是“瑞雪兆豐年”?
生:“瑞雪”就是吉祥的及時的雪,“兆”就是預示,“瑞雪兆豐年”就是指吉祥的及時的大雪,預示著來年是個豐收年。
師:對。為什么說瑞雪兆豐年?
生:“寒冬大雪,可以凍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蟲,雪融化成水滲進土層深處,又能供應莊稼生長的需要。”所以說瑞雪兆豐年。
師:還有補充嗎?
生:“有經(jīng)驗的老農(nóng)把雪比做麥子的棉被,冬天棉被蓋得越厚,春天麥子就長得越好,所以有這樣一句諺語: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師:兩位同學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了這個問題,誰能用自己的話歸納一下,“瑞雪兆豐年”有何科學根據(jù)?
生:有三方面的根據(jù):第一,寒冬大雪能凍死害蟲;第二,雪水能供應麥子生長;第三,雪是麥子的棉被。
師:歸納得很好。你知道“棉被”起什么作用?
生:“棉被”能保護麥子過冬。
師:從“凍死害蟲、供應水分、保護過冬”三方面說明瑞雪兆豐年是有充分的科學根據(jù)的。同學們,看到雪景美,作者心里充滿喜悅,想到來年的豐收,作者心里怎樣?
生:作者更加歡喜。
師:這一段寫的什么?
生:這一段寫作者的聯(lián)想。
師:聯(lián)想到什么?
生:這一段寫作者聯(lián)想到瑞雪兆豐年。
師:好。課文學習完了,你知道作者是誰?
生:作者是峻青。
師:誰能介紹一下峻青的情況?
生:(沉默)
師:同學們不了解,聽老師來介紹。峻青是現(xiàn)代作家,山東海陽縣人。本文寫于1962年。1960?962正是我國遭受自然災害時期,三年間,糧棉欠收,國民經(jīng)常遭到暫時困難,在這期間,人們多么盼望能有一個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作者在膠東半島看到了這第一場雪,聯(lián)想到“瑞雪兆豐年”,心里無比喜悅,他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觸景生情,寫下了這篇散文《第一場雪》。同學們齊讀課題,想一想:一場雪和第一場雪有什么不同?
生:一場雪指的是任何一次,第一場雪指的是第一次下雪。
師:是的。第一場雪強調(diào)了“第一”,就本課來說,這的的確確是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但在作者的內(nèi)心深處,這是國家戰(zhàn)勝三年自然災害,走出困境的第一個信號。作者見到了這第一場大雪,想到了光明前景,充滿了戰(zhàn)勝自然災害的信心和希望,所以也就倍加喜愛這第一場雪,文章的字里行間才洋溢著這種喜悅感情。這就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背景。
同學們喜歡這篇課文嗎?
生:喜歡。(齊答)
師:讀一讀課文,想一想,你喜歡課文的哪一部分?為什么喜歡?
生:我喜歡課文的第三段,雪景描寫得很美。有動態(tài)描寫,有靜態(tài)描寫。“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等是靜態(tài)描寫,“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雪末兒隨風飄揚”是動態(tài)描寫。
師:很好。作者運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描寫方法。靜態(tài)描寫給人以幽靜秀雅之感,動態(tài)描寫給人明快熱烈之感。這一動一靜使景物的特生更加鮮明,使畫面更加迷人。
生:我喜歡最后這一段。作者在寫景寫人時結(jié)合寫情。例如:“嗬!好大的雪啊!”“那歡樂的叫喊聲把樹枝上的積雪都震落下來”等句子中透露出作者喜悅心情。
師:說得好。這一段字里行間流露了作者關(guān)心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與農(nóng)民心心相連的思想感情。
生:我喜歡聯(lián)想部分。它使我懂得了“瑞雪兆豐年”的道理。我原以為不就是下雪嗎,有什么可高興的。讀了聯(lián)想部分,聽了老師的介紹,我也不由自主地喜歡這場雪了。
師:這說明通過學習課文,你的思想認識得到了提高,你能聯(lián)系實際,談得很好。作者不僅寫了事物:第一場雪,還寫了聯(lián)想:瑞雪兆豐年,進一步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點明了喜悅的原因,使文章的內(nèi)容更加充實,也深化了課文的主題。
同學們都很喜歡這篇課文,請把你最喜歡的部分,反復朗讀,達到背誦。
點評
我曾幾次聽馬曉玲老師教《第一場雪》這篇課文,那扎實的教學風格,充滿情趣的課堂氣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久久地沉浸在“第一場雪”的情景之中。
冬天下雪,對于北方人來說并不希奇,然而這里的“第一場雪”卻非同一般,特別是蘊含在“第一場雪”這篇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卻不是見過幾場雪、讀幾遍課文就能理解、體會到的,必須下一番真功夫。馬老師深深懂得這一點。她根據(jù)這篇文章景中寓情、情中含理、借景抒情、抒情言理的特點,把景、情、理統(tǒng)一起來理解、體會,而又特別注重對“情”的體會,頗有特色。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馬老師始終遵循著一條原則:“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那么教學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動情,教師先得動情。所以,在備課時馬老師對“第一場雪”這篇課文的思想感情,自己先深入理解體會。也只有對課文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到一定程度,深入體會到一定火候,也就是理解體會到接近或者符合作者的思想感情時,與作者的內(nèi)心相通了,才會產(chǎn)生“同感”。這種“同感”的產(chǎn)生,說明教師首先受到了教育和感染,這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動情”的基礎。
對“第一場雪”這篇課文的理解,如果只是停留在看到雪大、雪景美后產(chǎn)生的喜悅心情上,只是停留在對自然環(huán)境的喜愛,賞雪啊,贊雪啊,就很難達到馬老師課堂教學的效果。正因為馬老師不僅理解體會到了作者流露出的喜悅心情,而且還理解體會到了產(chǎn)生這種喜悅心情更深一層的原因,那就是當時的社會背景(三年自然災害使國家在經(jīng)濟上遇到了暫時困難)和作者的立場觀點棗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關(guān)切,對群眾生活的關(guān)切,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責任感,相信會克服困難、走出困境的信念,所以,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是’瑞雪兆豐年”,預示著來年農(nóng)業(yè)的大豐收,預示著我們國家將要走出困境,前途更加光明。理解到這樣的深度,就貼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教育者先受到了教育。
課文的思想感情教師應該首先理解體會到,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如果學生沒有理解體會到,學生不動情,那就沒有達到教學目的。所以,光教師受到教育還不行,還得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
馬老師在教學《第一場雪》當中,滿懷激情,著力引導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體會思想感情,產(chǎn)生共鳴。其特點是,運用恰當?shù)姆椒,努力使抽象的語言形象化,形象的語言活起來,盡力縮短學生與課文的時、空距離。例如,“瑞雪兆豐年”這個詞語比較抽象,它概括了許多事物及其之間的聯(lián)系。
馬老師通過前面課文的教學,學生對“瑞雪”已經(jīng)有了形象的認識,也受到了“喜悅”的感染,講到這里,著重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對“豐年”的景象加以描繪,使學生在腦子里產(chǎn)生一幅豐年圖。在這樣的基礎上,提問眼下的“瑞雪”為什么會“兆”(預示)來年是“豐年”呢?結(jié)合這部分課文內(nèi)容并聯(lián)系時代背景加以探究,“共鳴”就容易產(chǎn)生了。再如,“嗬!……”這句話生動形象,馬老師就引導學生領(lǐng)會這句話包含著的雪大、雪美、人歡的景象,從而使一幅活靈活現(xiàn)的雪景圖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再進一步體會作者此時此刻喜悅的心情和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喜悅心情就有基礎了。
這樣,就是通過語言文字,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啟發(fā)他們形成與作者比較貼近的思想感情,引起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掌握,而且有利于學生正確的認識、正確的信念、正確的道德的形成。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