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06 19:47:14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語文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文中詞、句意思,感受紅軍英勇、樂觀的精神。
二、學習重、難點:
1、感受紅軍英勇、樂觀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guān)長征的資料,自制長征路線圖。
四、教學過程:
。ㄒ唬、談話引入
播放歌曲《長征》,學生認真欣賞。
師:剛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
生:《長征》。
師:對,是《長征》。長征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影響中國革命前程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是國人引以為自豪的一段歷史。長征途中,發(fā)生過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以前,同學們在語文課本中也讀過一些,誰能說說?
生1:《飛奪瀘定橋》《倔強的小紅軍》。
生2:《金色的魚鉤》。
生3:《豐碑》。
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長征勝利結(jié)束后,毛澤東主席寫下了一首七律詩——《長征》。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七律詩,大家有信心學好嗎?
生:有!
師:老師也同樣有信心!
。ǘ、資料展示
師:前幾天,老師叫同學們收集有關(guān)長征的資料,請拿出來,向大家展示,并說說是從哪里收集到的。
生1:我簡要地介紹《巧渡金沙江》這個故事,紅軍……我是從《重點難點》上找到的。師:你能善于利用工具書,真好!
生2:我從五年級的書上查到紅軍長征的簡介,在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造成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據(jù)地,開始長征……
生3:我從初中的《歷史》書上了解到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并克服了許許多多困難:紅軍一共爬過18座山脈,其中5座是終年積雪。渡過24條河流,經(jīng)過11個省,占領過大小62座城市,突破了十個地方軍閥的封鎖包圍,打敗了追擊的國民黨中央軍……
師:你的資料讓我們了解到,紅軍在長征途中爬過了許許多多座山,渡過了許許多多條河,走過了許許多多個省市,感受到紅軍的大無畏精神。謝謝你!誰能說說紅軍在長征途中經(jīng)過了哪幾個省?
生4:我能!我從《社會》書上了解到,中國工農(nóng)紅軍用了兩年時間,長驅(qū)二萬五千里,經(jīng)過了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肅和陜西十一個省。
師:剛才這幾位同學,能從不同的渠道收集有關(guān)資料,非常值得大家學習。請大家拿出自制的長征路線圖,互相交流欣賞。
學生熱情高漲,積極交流。
師:老師也畫了一張路線圖,請一位小導游上來,帶領我們從福建一直游覽到陜西。
小導游上臺: 請大家跟著!紅軍從江西的瑞金一帶出發(fā)……
師:真不愧是一名出色的導游!謝謝你!
同學們收集的資料豐富多彩,可惜我們不能鎖住時間,其他資料只能課后再交流。
。ㄈ、檢查自學
1、師:請一個同學朗讀一遍課文,其他同學仔細傾聽,看看讀音是否準確,節(jié)奏是否合理。
指名讀——學生評讀——再指名讀
2、師:學貴以疑。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學生邊讀邊思考。
3、師:愛提問題是我們班同學的一大優(yōu)點!有什么不懂的問題,請大膽提出來!
生1:“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我不大明白。
生2:我不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的意思。
生3:“萬水千山”是什么意思?
生4:作者為什么寫這首詩?
生5:從哪些詩句可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是怎樣看出來的?
……
師: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剛才這些同學是圍繞什么來提問題的?
生1:他們是圍繞“預習要求”和“思考·練習”來提問題的。
生2∶還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提。
師:你們聽得很仔細!可見,同學們都能根據(jù)“預習要求”、“思考·練習”,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預習,真棒!
。ㄋ模、探究感悟
師: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再讀課文,并通過四人小組合作,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學生認真讀文,并在四人小組里大膽交流,互相幫助。教師仔細巡視,參與交流,熱情鼓勵。
師:通過合作學習,你一定收獲不小,請大膽說出來,讓我們與你一同分享。
生1:我讀懂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兩句詩,意思是:紅軍不怕長征途中的種種困難,把歷經(jīng)的種種困難當作平平常常的事。“萬水千山”形容無數(shù)的山、無數(shù)的水。隱含困難多,艱險多。
師:不錯!你能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兩句詩的嗎?
生1:我先理解每個詞的意思,再把詞意連通順。
師:這是理解詩句意思的一種好方法。
生2:我理解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的意思:金沙江水流湍急,拍打著兩岸高聳入云的山崖,給人溫暖的感覺;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橋上只剩下十幾根鐵索,讓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師:這么難理解的詩句,你都能理解,真了不起!能介紹你的方法嗎?
生2:能!我是借助《巧渡金沙江》和《飛奪瀘定橋》這兩個故事來理解的。
師:這又是理解詩句意思的一種好方法?梢,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同學們要根據(jù)具體內(nèi)容,善于運用巧妙的方法。
生3:我明白了……
生4:我能回答“思考·練習”的第二題。從二到八句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我是這樣看出來的:課文二到八句的意思是,紅軍把長征途中遇到的種種困難當作平平常常的事。連綿不斷的五嶺山脈,在紅軍眼里就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里就像腳下滾過的小泥丸。金沙江激流拍岸,紅軍采用巧妙的辦法渡過了,心情無比歡快;飛奪瀘定橋驚險悲壯,但紅軍不怕犧牲,英勇奮戰(zhàn),也取得了勝利。更讓紅軍感到欣喜的是翻過了千里皚皚白雪的岷山,取得了長征勝利,紅軍個個都笑逐顏開。這些內(nèi)容都體現(xiàn)了紅軍不怕遠征難。
師:你的回答精彩極了!讓老師非常驚喜!其他同學肯定不甘示弱,誰再來說說?
生5:我也認為從二到八句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我從二到八句了解到,紅軍把長征途中遇到的種種困難當作平平常常的事。“騰細浪的五嶺”,“走泥丸的烏蒙”,“激流拍岸的金沙江”,“鐵索寒的大渡河”,“千里雪的岷山”,紅軍都不放在眼里,都一一克服了,最后取得了長征勝利。這不正體現(xiàn)了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英雄氣概嗎?
師:你也讓老師刮目相看了!不過,同學們從剛才的發(fā)言中發(fā)現(xiàn)什么了嗎?
生搖頭。
師:同學們聽清楚了嗎?他剛才說道:“‘騰細浪的五嶺’,‘走泥丸的烏蒙’……紅軍都不放在眼里。”就這部分內(nèi)容,同學們沒發(fā)現(xiàn)什么?
生6:我知道了,“騰細浪的五嶺”,“走泥丸的烏蒙”應該改為“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
師:你終于聽明白了,老師很高興!可見,當老師講課或同學發(fā)言時,我們應該仔細傾聽,認真思考,才能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
生7:我體會到了這首詩的思想感情。這首詩贊頌了紅軍不怕困難的精神。
生8:這首詩贊頌了紅軍堅強不屈的精神。
生9:這首詩贊頌了紅軍不畏艱險、頑強戰(zhàn)斗的精神。
生10:這首詩贊頌了紅軍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師:同學們都能正確體會這首詩的思想感情。能說說是怎么體會的嗎?
生11:我是通過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設身處地去讀去想體會到的。
師:你能學以致用,真不簡單!
生12:我是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到的。
師:那你能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嗎?
生12:我能。“11 長征紅軍不怕……”
師:同學們覺得這個同學讀得怎么樣?誰來評一評?
學生評議——該生展示朗讀——另一名學生評議——該生展示——師生評議
師:老師來讀一遍好嗎?
生:好!
老師認真朗讀,學生仔細傾聽。
師:覺得怎樣?評一評?
生1:我覺得老師讀出了紅軍不怕困難的英雄氣概,對每句詩的后三個字以及“更喜”讀得重些、慢些。
生2:“金沙水拍云崖暖”這句詩讀得比較輕快,讀出喜悅的語氣;“大渡橋橫鐵索寒”這句讀得比較低沉,突出了驚險悲壯。
生3:最后兩句詩,讀出了無比喜悅的語氣。
師:同學們聽得這么仔細,評得這么認真。相信同學們都能超過老師!請同學們在四人小組里展示一遍!
學生們興致很高,盡情展示。
。ㄎ澹、總結(jié)遷移
師: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同學們得到什么啟示?
生1:我得到的啟示是:我們應該學習紅軍不怕困難的精神。
生2:我想到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名言。
生3:我以前在學習上、生活上遇到困難時,總是退縮不前。以后,我要跟紅軍一樣,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勇往直前。
……
師:同學們得到的啟示很大?嗖豢,想想紅軍二萬五。以后同學們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不妨想想紅軍長征,一定會得到一股新的力量,讓你勇敢地戰(zhàn)勝它。我想,這就是我們學習這一課的最大收獲。
。、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詩。
2、評評老師寫的生字作業(yè),然后在自己的生字本上寫一遍,力求超過老師。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