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08 16:49:16 下載試卷 標簽:隨筆 家長 教師 自我介紹
今天教學第1課《長城和運河》。昨晚要求學生按照“預習九法”進行預習,這節(jié)課重點檢查預習的完成情況。因為“預習九法”中的前七個方法是上學期已經(jīng)培養(yǎng)的,所以完成的情況還不錯,學生在學習字詞、朗讀課文方面做了充分準備,因此這節(jié)課教起來比較輕松,很快就完成了字詞學習和課文的理解感悟,當然這也要歸功于在此之前的資料交流。
因為長城和運河離孩子的生活比較久遠,他們大多數(shù)沒有親眼見過長城和運河,只是在圖畫中或電視上看到,因此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課前的資料交流,使學生對文中描述的景象有了比較具體、全面、直觀的了解,有助于對文中“巨龍”“穿行”“連綿起伏”“曲折蜿蜒”“不朽的詩篇”“綢帶”“飄落”“銀光閃閃”“伸向天邊”“動人的詩篇”等詞語的理解和感悟。從學生提供的“明長城示意圖”中可以輕易地找到“東起山海關(guān)”“西到嘉峪關(guān)”,從學生搜集的運河資料中可以清楚地知道長達1794公里的運河途徑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當學生了解了這些,他們對這兩個“奇異的景象”不再陌生,而是油然而生親切之感、贊嘆之情。
從這學期開始,我把查閱資料作為預習的內(nèi)容之一,且在班上設(shè)一名小小信息員,專門負責搜集、整理同學們交來的學習資料,并對同學們搜集資料的次數(shù)、內(nèi)容作記錄,期末考評時把查閱資料列入考核項目。今天同學們收集的資料特別多,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有關(guān)于長城、運河的概述、圖片、建造、意義等,也有關(guān)于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其他人間奇跡,如秦始皇陵和兵馬俑、都江堰、趙州橋等;有抄寫在紙上的,有打印出來的,有直接把課外書帶來的,也有從網(wǎng)上下載保存在磁盤的。可是課堂時間是如此有限,盡管我已經(jīng)在課前閱讀了每一份資料,挑出其中的精華部分來介紹,可是還是有許多資料來不及交流,看著每一位學生都那么渴望和老師同學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資料,我只能說抱歉,然后讓同學們課后去找信息員借閱這些資料,可是我心里也明白,有多少孩子會真正這樣去做呢?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在課堂教學氣氛中被激發(fā)起來,而一到下課,離開了那樣的場景,他們的求知欲望早被玩心所替代,能惦記著去借閱資料的孩子一定不多。那么孩子們花了大量時間甚至還耗費家長的不少精力去搜集的那些沒有被交流的資料,是不是一種浪費呢?也許我們可以說,重在過程,重要的是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孩子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墒,如果孩子們搜集的資料老是得不到交流,他們不能從中嘗到分享的快樂,天長日久,他們會不會喪失了搜集資料的熱情呢?如何保持孩子們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如何讓我們搜集的資料更有效?我迫切希望得到專家、同行們的指點和幫助。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