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08 19:05:29 下載試卷 標簽:勵志 三年級 教案
[教例] 蘇教版小語第七冊 《徐悲鴻勵志學畫》
師:(板書課題時故意將“勵”寫成“厲”)
生:(紛紛舉手)老師‘勵’字寫錯了!
師:哦,還差一個“力”哩,這是“嚴厲”的“厲”、“厲害”的“厲”,這里應該是“鼓勵”的“勵”、“激勵”的“勵”。(隨手用彩色粉筆在“厲”后的空白處加上了一個“力”)
生:(笑)老師是故意寫錯的。
。c評:教師在板書課題時故意留下破綻,讓學生“發(fā)現(xiàn)”,不動聲色地對學生加以引導:學生識破了教師的“陰謀”,領會了教師的用心,在會心一笑中認清了字形。此舉雖為雕蟲小技,卻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吸引了學生的注意,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師: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生:“勵志”是什么意思?
師:對呀,“勵志”是什么意思呢?
生:“勵志”就是“立志”的意思。
師:你們覺得“勵志”和“立志”意思一樣嗎?
生:(齊答)一樣。
師:既然如此,我們何不把題目中的“勵志”
改成“立志”,這樣更容易理解一些。(教師邊說邊把“勵”改成“立”)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徐悲鴻為什么要“立”志學畫呢?是怎樣“立”志學畫的?結果怎樣?
師: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尋找答案。(生讀課文)
。c評:學生誤認為“勵志”就是“立志”,這是很正常的。此時學生尚未接觸課文,若是將正確的解釋硬塞給學生,學生不容易一下子轉過彎來;不如將錯就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在熟知課文內容之后再作打算。這里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機智和耐心。)
師:同學們在閱讀課文以后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徐悲鴻立志學畫是因為受到一個外國留學生的侮辱。
生:徐悲鴻受到外國學生的侮辱后,學畫更加刻苦了,每逢星期天就到博物館去臨摹名家的作品,一畫就是一整天。
生:徐悲鴻生活十分儉樸,把錢省下來買繪畫用品。
生:徐悲鴻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了畢業(yè)考試,創(chuàng)作的油畫在法國引起了轟動,為中國人爭了光,那位傲慢的外國學生也來向他道歉。
師: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沒有?
生:(遲疑地)老師,我覺得不應該把“勵志”改成“立志”。
師:為什么?
生:因為徐悲鴻到法國留學,拜達仰為師,已經(jīng)立志成為一個畫家了,不是因為受到外國學生的侮辱之后才立志學畫的。
師:有道理。大家的意見呢?
生:我也覺得不應該把“勵志”改成“立志”,“勵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層,含有“下定決心”的意思。
生:對!徐悲鴻原來就很刻苦;受到外國學生的侮辱后,為了給中國人爭氣,他更加“奮發(fā)努力”了,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師:那么,“勵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與“立志”有什么區(qū)別呢?
生:“立志”的意思是立下志向,而“勵志”是志向更加堅定的意思。
生:“勵志”還有行動更加刻苦努力的意思。
師:同學們講的都不錯。“勵志”的意思是“為了實現(xiàn)某一志向激勵自己刻苦努力”。(投影出示詞義)徐悲鴻的志向是什么呢?當然是成為一名畫家。是什么力量激勵他呢?是因為他受到了外國學生的侮辱,他要為中國人爭氣,讓別人見識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中國人!可見,是“愛國”的力量驅使著他“日夜奔馳,勇往直前”。所以,題目中只能用“勵志”而不應該用“立志”。
。ǹ傇u:《徐悲鴻勵志學畫》題目中“勵志”一詞較難理解,而理解這個詞又是教學本文的關鍵。這位老師采用“三改課題”的辦法,巧妙地化解了這一難點,幫助學生準確把握該詞的意思,并串起全篇的教學。當學生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教師沒有簡單地否定,而是把它“演示”到黑板上,讓學生循著自己的思路去讀課文,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錯誤,從錯誤中探得“真知”,這里既體現(xiàn)了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同時也告訴我們課堂上學生的錯誤理解有時也是“教學資源”。“立志”與“勵志”意思相近,教師因勢利導,利用它幫助學生建立“勵志”的意義坐標,在相互比照中找準了“勵志”意義的位置。由此可見,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而不是駕馭他們,“順水推舟”永遠比“力挽狂瀾”來得有效。)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