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08 19:43:53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教案 語文
教學片斷一:
1.上課伊始,教師讓學生三人一組上網(wǎng)查找與桂林的山有關的資料。
評析:袁老師根據(jù)當?shù)貙嶋H,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資源的優(yōu)勢,既拓寬了語文學習的渠道,又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奠定了基礎(從教學片斷二可以看出)。
。玻x擇自己喜歡的內容,用自己喜歡的研讀方式自學。小黑板出示研讀方法:朗讀體會、換詞理解、比較發(fā)現(xiàn)、質疑探究、聯(lián)系揣摩、看圖領悟。
。常x擇自己喜歡的合作伙伴組成臨時小組交流。
(一名學生提出要與老師一起學習,老師欣然同意。兩名學生大方地走到聽課席與前來聽課的外地老師共同探討。)
評析:小黑板出示的“研讀方法”起到了“引導”的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意味著要放棄教師的引導作用,離開了教師的組織和引導無異于放任自流。教師能欣然地與學生共同學習,體現(xiàn)了教學“平等”。兩名學生敢于與聽課的老師進行交流的舉動表明,這種“平等”是真實的,不是“作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伙伴進行交流,使小班化教學的優(yōu)勢得以體現(xiàn)。
4.匯報自己的學習所得。
生1:我發(fā)現(xiàn)寫桂林的山“奇”和“秀”時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寫“險”的那一句話,雖然用了“好像”,但不是打比方。
生2:我從網(wǎng)上發(fā)現(xiàn),桂林的山不只是課文中描述的那幾座,還有獨秀峰、疊彩山、洑波山、南溪山、蘆笛巖、七星巖等都很有名。
生3:我對課文有疑問。我認為“駱駝”后面應該用省略號,因為那兒的山很多,各種各樣。
師:同學們同意嗎?
生:(齊)同意。
師:那你們就將書上的逗號改為省略號吧!
生4:課文寫“奇”時,連著用了三個“像”,有些單調。我認為可以將后面的兩個“像”分別改為“宛如”“又像”,這樣可以避免重復。
師:請你按照你說的那樣讀一讀。
生:……像老人,宛如巨象,又像駱駝……
師:再請你把原句讀一讀。
(生讀)
師:有什么感覺?
生:感覺改后讀起來不太順口,還是原來的句子工整、簡練,好讀。
師:那你還認為要改嗎?
生:不改了。(眾笑)
……
評析:《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個性化的閱讀,強調“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生根據(jù)網(wǎng)上得來的經驗,提出要修改課文的標點,言之有理,得到了大多數(shù)同學的認可,教師予以充分尊重。但“尊重”也要有原則。當學生提出要給“像”換詞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悟”出課文語言的精妙,打消了他換詞的念頭,引導得恰倒好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思考,學會質疑,學會學習。
教學片斷二:
從網(wǎng)上搜索贊美桂林山水的名言佳句,準備交流(教師強調由于時間關系,每人只找一句。匯報時,不要與別人重復)。
生1:“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代大詩人韓愈。
生2:“云中的神呵,霧中的仙,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情一般的深呵,夢一般的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當代詩人賀敬之。
生3:“千峰環(huán)野立,一水抱城流”——南宋著名詩人劉克莊。
生4:“幾程漓水曲,萬點桂山尖”——這句話是現(xiàn)代人說的,但不知道他的名字(眾笑)。
……
評析:通過查找名言佳句,對課文進行總結,設計巧妙。既是擴大語言積累,又是情感的滲透,一舉多得。
總評:
語文教學如何開發(fā)和利用地方、學校資源,拓寬學習渠道,豐富學習內容,使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富有活力,是一個十分值得研究的課題。袁老師這節(jié)課作了有益的嘗試。開發(fā)、利用學校與地方資源要因地制宜,充分發(fā)揮當?shù)氐膬?yōu)勢。資源以說無處不在,關鍵還是意識的問題。
時下,作為教師,幾乎無人不知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于是乎,課堂一片贊嘆聲。無論學生說什么,教師都不加否定,似乎沒有了對與錯、優(yōu)與劣、美與丑之分。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語言也不例外。童心本該呵護,但不能以犧牲真理為代價。本節(jié)課中,袁老師處理學生質疑過程中出現(xiàn)的兩個問題的方法值得借鑒。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