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xué)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xué)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7 19:53:35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教案 語文
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冊《黃繼光》一課中有這樣一句:“戰(zhàn)士們被比雨點還密的槍彈壓了回來。”
對這一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我校老師意見不一。有的老師認為,這句話是把“槍彈”喻作“雨點”。有的老師則認為,這句話說槍彈“比雨點還密”,槍彈和雨點之間不存在相似點,不能構(gòu)成比喻關(guān)系;況且,槍彈再密,也不可能比雨點還密,所以本句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督處熃虒W(xué)用書》上說這一句是比喻句,而我卻更認同后一種說法。這句話究竟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懇請貴刊“問訊處”為我指點迷津。
所謂兼用,是指同時用了兩種或兩種以上修辭手法。
“比雨點還密的槍彈”是比喻的變化形式,本體是“槍彈”,喻體是“雨點”,比喻詞是“比”。這種比喻的變化形式,修辭學(xué)著作上稱為“較喻”。
“較喻”指比喻中有比較,即在某一相似點上,本體超過或不及喻體。這種比喻的變化形式,在名家名篇中常可見到。例如:
、倏墒窃谥袊,那時是確無寫處的,禁錮得比罐頭還嚴密。(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
、趶埶嫉峦臼菫槿嗣窭娑赖模乃朗潜忍┥竭要重的。(毛澤東《為人民服務(wù)》)
、畚覀兯拇ㄟ有人用牛糞作燃料,至于那些又臭又長的文章,恐怕連牛糞也不如。(郭沫若《關(guān)于文風(fēng)問題答〈新觀察〉記者問》)
、芴一ㄌ端钋С,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例①②本體超過喻體,稱為“強喻”;例②③本體不及喻體,稱為“弱喻”。這樣的比喻,可以使本體的性質(zhì)、情狀顯得更加鮮明、更為突出。這四例都是明喻的變化形式,它們的比喻詞分別是“比”“比”“不如”“不及”。
另外,“比雨點還密的槍彈”又是夸張手法,因為事實上“槍彈”不可能比“雨點”更密集的。
所以,這個句子是比喻與夸張的兼用。在小學(xué)閱讀教學(xué)中,可說成用了比喻和夸張。如果只要求說出一種修辭手法,那么應(yīng)該是比喻,而不是夸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