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網
全國站

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語文說課稿 >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 正文

小學語文三年級說課設計——《翠鳥》第二課時說課設計之二

2009-12-17 20:55:36     下載試卷     標簽:翠鳥

  一、說教材

  《翠鳥》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一篇從發(fā)展語言入手的好課例。

 。ㄒ唬┽槍φn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后,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

  2.語感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愛的自然段。

  3.能力目標: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yǎng)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4.品德目標: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ǘ┰O重點為:

  1.學習寫翠鳥外形特點和捉魚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2.理解作者的觀察、描寫方法。

 。ㄈ┰O難點為:

  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之間的關系。

  二、說教法

  我們強調一堂好的語言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主動獲取。因為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精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要提倡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老師的指導,圍繞重點開展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三、說學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為靈魂,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是推行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節(jié)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引導學生運用看——說——讀——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說課堂教學行為策略的具體運用

 。ㄒ唬┱勗挘瑢胄抡n,激發(fā)興趣

 。ǘ┳x第一自然段,然后邊觀看翠鳥圖片,邊口述翠鳥的外形特點,注意有順序地描述?梢酝阑ハ嗝枋,也可以在小組里互相描述。

 。ㄈ⿲Ρ茸x下面兩段話

  1.課文第一自然段:“它長得可真漂亮……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

  2.它十分漂亮,頭上的羽毛是橄欖色的,還有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是淺綠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

  對比朗讀后讓學生自由議議,感覺哪一段寫得好,為什么?

 。ㄋ模┻^渡:翠鳥不僅長得十分漂亮而且還是捉魚的能手呢,讀二、三自然段,比一比,誰把翠鳥讀活了?把你最喜歡的詞和句子畫下來。

  學生自由讀二、三自然段,指導讀出翠鳥動作的敏捷、靈活、神速。

 。ㄎ澹⿲Ρ茸x課后“思考·練習”第2題,體會“貼著”、“蹬開”、“像箭一樣”用詞的貼切

  再找出幾句類似的句子,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用詞的準確、形象、生動。如:

  1.一眨眼,翠鳥又輕輕地落在葦稈上了。

  2.一會兒,翠鳥又站在葦稈上了。

  (六)激趣過渡:翠鳥那么美麗可愛,你想捉一只來飼養(yǎng)嗎?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么想的,老漁翁怎么說的?

  1.自由讀最后兩個自然段,邊讀邊想,提出不懂的問題。

  2.學生可能提出下列問題:

  (1)老漁翁怎么知道我們想捉翠鳥?

 。2)老漁翁的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我們聽了老漁翁的話,臉有些發(fā)紅,并打消了這個念頭?

  3.有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讀來理解,有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

  4.指名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ㄆ撸┓e累好詞、佳句

  把喜歡的詞句讀給同學聽,并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抄下來。

  (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自然段

 。ň牛┱n后活動

  1.舉行背誦比賽。背一、二自然段,鼓勵有能力的學生背誦全文。

  2.用彩筆畫靜態(tài)的或動態(tài)的翠鳥。

 

來源:網絡

   歡迎訪問奧數網,您還可以在這里獲取百萬真題,2023小升初我們一路相伴。>>[點擊查看]

年級

科目

類型

分類

搜索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師公益講座

本周新聞動態(tài)

重點中學快訊

奧數關鍵詞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4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