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小升初”,孩子還能玩嗎?(堅持看完感人)
來源:網絡 2010-01-18 10:46:16

蔣明的兒子明年升初中,孩子雖然成績不錯,但是既沒能被“推優(yōu)”(推薦進入好學校),也弄不上個“特長生”(因體育、文藝、科技特長而進入好學校)。以這樣的“條件”,在小升初“大戰(zhàn)”中真是沒什么優(yōu)勢。為了能讓兒子升入一所較好的初中,蔣明正在動用一切能動用的關系,幫兒子聯(lián)系學校。就在蔣明著急上火的時候,他的弟弟蔣亮卻作出了一個遭到全家強烈反對的決定:蔣亮把正上小學五年級的女兒的奧數班退掉了,原因是女兒不喜歡。
在蔣家發(fā)生的兩起“事件”并非個案。面對愈演愈烈的應試競爭,家長經常對孩子說,只要你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么都不用管。而有一小部分父母卻開始反思:逼孩子學太多,孩子會快樂嗎?
我們到底要怎樣培養(yǎng)孩子?是把他變成一個為了進好學校而努力的“考試機器”,還是培養(yǎng)他成為個性發(fā)展良好、熱愛生活的人?在教育的過程中,一些人不可抗拒地隨著大流走,一些人則做著艱難的抵抗。
普通校、重點校,作何選擇?
李梅在電臺工作,自從兒子出生以后便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兒子身上。為了把兒子教育好,李梅看了不少育兒書。兒子到了上小學的年齡,李梅把他送進了家附近的一所普通小學,兒子學習壓力不大,過得很開心。
兒子上二年級時,李梅參加了一次大學同學聚會。大家都當了父母,聚會的話題自然集中在了孩子教育問題上。這次聚會讓李梅醍醐灌頂,她這才知道,想讓孩子上一所好初中很難。“要不然就是孩子爭氣,奧數和英語成績好,要不然家長就得有過硬的關系”,很多同學都這么介紹。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動用了夫妻倆的所有社會關系,李梅終于把兒子轉進了一所“好小學”,看著兒子抱回來的奧數題和每天記作業(yè)的小本本,李梅覺得自己總算對得起兒子了。
可惜好景不長。一個學期后,李梅發(fā)現(xiàn)兒子變化很大。兒子以前早上總是興高采烈地起床,放學回來也常給李梅講學校里發(fā)生的趣事,F(xiàn)在,兒子早上總要賴在床上,放學后有時作業(yè)要寫到晚上10點多,而且兒子愁眉苦臉的時候多了。
李梅心里很矛盾。她分析了自家的情況,自己和丈夫都是普通職員,而且兒子從小五音不全,沒有令人羨慕的特長,惟一能指望的就是孩子的成績。一個周末,李梅走進兒子房間,發(fā)現(xiàn)兒子正坐在桌子前面撕東西,撕的是一本奧數題集,紙簍里已經裝滿了撕得碎碎的紙片。
當天,李梅和丈夫進行了溝通,核心問題就是到底要把兒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無論他將來做什么,如果他不能快樂地生活,我們也會很痛苦。”于是,李梅決定讓他順著自己的個性發(fā)展。她又把兒子轉回了原來的學校。
兒子喜歡生物,李梅跟兒子一起參加了一個環(huán)保組織。在別的孩子上輔導班的時候,李梅卻帶著兒子種樹、爬山。笑容慢慢又回到了孩子的臉上。讓李梅感到驚喜的是,轉學一個學期后,兒子主動要求報名上奧數班。
學校開家長會,班主任老師的話更是讓她欣喜。面對家長對孩子家庭作業(yè)少的質疑,這位老師說,家長別只盯著作業(yè)量,孩子數學思維的建立比多做幾張卷子更重要。“我們作業(yè)的數量可能不多,但是每一道題我們都認真批改,不僅看孩子是否做對了,還要關注孩子解題的過程,尤其是做錯的題,我們會讓孩子找到錯誤的原因,鍛煉數學思維能力。”
回過頭來,李梅覺得她是打贏了一場自己和自己的戰(zhàn)爭,李梅說,現(xiàn)在每天看著兒子興奮地告訴她自己又解決了什么難題,是她一天最開心的時刻。
讓孩子玩還是讓孩子學?
“其實,我們當老師的和家長的想法是一樣的,都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只不過老師的壓力太大了。學校追求升學率,這個壓力最后只能壓給我們老師;家長們希望孩子能考上好大學,壓力也是沖著我們來的。誰不希望孩子快快樂樂地成長?”昆明某小學的王老師說。
王老師所在年級其他班的孩子每天作業(yè)量很大,有些孩子兩三天就能抄寫完一本語文作業(yè)本,但王老師盡量不用這樣的“題海戰(zhàn)術”去壓孩子。“我是真的心疼孩子啊,可是沒辦法,主管部門評價學校就看學校的升學率,學校就會使勁壓我們,我們只能壓學生。”
大多數家長其實也是贊成“壓”學生的。老師功課稍微布置得少了一點 ,家長就自己去書店買一大堆輔導材料,找時間讓孩子做題。學校的功課安排得已經很緊了,家長還是要利用雙休時間讓孩子參加各種輔導班。所有的理由都是一個:為了讓孩子考上更好的學校!
每次學校開家長會,各家父母更是利用這個特別的“聚會”四處打聽,以求第一時間掌握哪家培訓班的師資最強,哪位老師的補習課最有針對性。當然,其他孩子每天學習的時間是多長,更是要問得清清楚楚,以便隨時調整自己小孩的學習時間。
對于應試教育,老師也很無奈。不過,王老師推薦:不管是玩耍,還是學習,都應該按孩子的興趣來。其實玩與學并不沖突,只要按孩子的興趣去培養(yǎng),孩子也會把學習當成一種游戲。
上小學二年級的新欣5歲開始在白馬圍棋室學圍棋,現(xiàn)在學了三年,馬上要升業(yè)余三段了,一直興趣不減,還成了老師眼里的“好苗子”。學圍棋能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他的專注力,因此他的數學一直學得比較好。
新欣媽媽認為,很多興趣班在孩子眼里是一個新的“游樂場”。比如學美術,孩子能跟各種顏色打交道,能玩出很多創(chuàng)意;學樂器,孩子會覺得生活變得很動聽……事實上,這些興趣班都能起到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的作用,但關鍵是孩子一定要感興趣。有了興趣,孩子才能持之以恒地學習下去,才會學有所得。
不少專家認為,越來越嚴重的應試教育傾向是當前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而究其根本是我們沒有弄清楚到底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應該怎樣培養(yǎng)人。學者李楯指出:“教育是干什么的?就是教一個人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做人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要教出一個有腦子的人、自己能選擇的人。”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