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的歷史故事
來源:網絡 2010-03-01 11:45:21

戊戌變法指1898年(農歷戊戌年)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皇帝所進行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fā)展農、工、商業(yè)等。這次運動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發(fā)動政變,光緒被囚,維新派遭捕殺或逃亡國外。歷時僅一百零三天的變法終于失敗。也叫戊戌變法、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又名維新變法,其高潮則為百日維新, 是中國清朝光緒年間(1898年)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這次變法主張由光緒皇帝親自領導,進行政治體制的變革,希望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近代化道路。
明治維新成功與戊戌變法失敗的真正原因。
變法開始
1897年末,山東發(fā)生曹州教案,兩名德意志帝國傳教士被殺。德國乘機侵占膠州灣(今青島),俄國同時進占旅順大連,法國進占廣州灣(今廣東湛江),英國進占山東威海,并要求拓展九龍新界。列強意圖瓜分剛敗于日本的清朝,在朝中再次敲響了警鐘。
光緒帝雖然在1887年十七歲時已在名義上親政,但實權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面對列強瓜分的危險,1898年(戊戌年),慈禧太后同意光緒帝進行朝政的改革。6月11日,光緒帝帝頒布《定國是詔》,表明變更體制的決心,這亦是百日維新的開始。之后光緒帝帝召見康有為, 調任他為京章行走,作為變法的智囊。 其后又用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等人,協(xié)助維新。
新政內容主要有:裁汰冗員、廢八股、開學堂、練新軍、滿漢平等,等等;涵蓋教育、軍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體制。其最終目標,是推行君主立憲制。康有為向光緒帝帝贈送康有為自己的著作日本變政考和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還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攬要〉的譯本和其他有關各國改革的書。正在變法的時候想要推薦使把型號特別地當作明治維新的改革前進了。
戊戌政變新政一開始便遭到原來各大臣的抵制。特別是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榮祿,更是保守派的頭目。9月16日,光緒帝在頤和園召見統(tǒng)率北洋新軍的直隸按察使袁世凱,面談后升任他為侍郎候補。另一方面,直隸總督榮祿以英俄開戰(zhàn),催袁急回天津。據(jù)袁世凱的日記,之后譚嗣同於9月18日夜訪袁世凱住處,透露皇上希望袁世凱可以起兵勤王,誅殺榮祿及包圍慈禧太后住的頤和園。兩日后(9月20日),袁世凱回到天津,將譚嗣同的計劃向榮祿報告。 9月19日,慈禧太后回宮,9月21日即臨朝,宣布戒嚴,火車停駛;并即幽禁光緒帝,廢除新政,搜捕維新黨人。是為戊戌政變,結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維新。維新黨人中,康有為早離開北京,梁啟超逃入日本使館。其他數(shù)十人被捕,包括稱為「戊戌六君子」的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六人于9月28日斬于菜市口。徐致靖處以永遠監(jiān)禁;張蔭桓則發(fā)放新疆。所有新政,除京師大學堂(即現(xiàn)北京大學)外,一律都被廢止。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