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專家怎樣說關于孩子讀書那些事兒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10-03-02 15:07:02

孩子們的寒假生活開始了,在孩子寫寒假作業(yè)之余,語文老師還要求孩子們讀些書。該怎樣指導孩子讀書,許多家長都很頭疼。本報記者譚璐專門采訪了研發(fā)“學生語文閱讀寫作問題評價量表”的閱讀寫作教育專家、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母語教育與文化發(fā)展”總課題秘書長黃保余老師,咱們聽聽專家是怎樣建議的。
■家長干涉過多,將損害孩子的閱讀興趣
記者:孩子不愛看書怎么辦?
答:我們做過很多調查,調查結果是95%以上的學生,都是愛看書的。但在很多家長和老師心目中,是不認可這個數(shù)據(jù)的。那么我們分年齡階段做個調查,會得到另一個數(shù)據(jù):3-6歲的城市學生中,95%以上是愛看書的;到了6-9歲,是75%左右;到了12歲右左,這個數(shù)值是60%不到,而初中生中,這個數(shù)值連40%都不到。
記者:越來越多的孩子,變得不愛看書,問題的根源在哪兒?
答:在與很多家長的溝通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會說孩子不愛看書,但事實是:孩子只是不愛看他(她)指定給孩子的那些書。家長的過多干涉,必將損害孩子的閱讀興趣,對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無益。
有的家長要求孩子讀書時拿著字典,凡是不認識的字,要求立即查字典;或是要求孩子讀書時務必要摘抄好詞好句或背誦,或是要求通過閱讀來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但,孩子不一定適應。當一種單純快樂的讀書行為,與過多的功利目標相結合的時候,讀書還有多少樂趣可言呢?
當家長為讀書行為寄予太多希望時,孩子的讀書興趣也將消失得更快。
記者:很多孩子喜歡“聽讀書”,總要求父母念給他聽,小時候的“親子閱讀”與漸漸長大后的自主閱讀,應該怎樣過渡?
答:在6歲以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的,不用擔心;6歲以后,可以通過讓孩子多看漫畫、卡通書來改變這種習慣,通常半年左右就可以得到改變。
記者:孩子喜歡看漫畫書、連環(huán)畫,怎么引導他變“讀圖”為看“字書”?
答:家長覺得需要“變”,需要“更新?lián)Q代”。其實讀書這件事不用這種轉換,漫畫書、連環(huán)畫與文字為主的書并不沖突,即便要孩子讀文字為主的書,也不要剝奪或減少孩子看漫畫書的權利。我們有時還愛看漫畫書呢!很多家長是一刀切,覺得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哈爾濱婦科字量了,就限制孩子看“圖”書,要求改看以文字為主的書,這往往會損害孩子的讀書興趣,實際上也無法改變這一現(xiàn)狀。較為合理的辦法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所在,為孩子提供他喜歡的“文字”書。
■孩子讀書這件事上,最有用的,應該是孩子能否因此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記者:孩子愛看書,但是喜歡看的不是“有用”的書,怎么辦?
答:如果認為“有用”就是對升學考試有用,那可能百分之九十的課外書都是沒有用的,只讀那百分之十中的輔導書和習題就可以了。
那該如何界定有用和沒用呢?我小的時候書特別少,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有張帶字的紙片都想撿起來看看。那時候,只要帶字的就想拿來讀讀,哪怕只是張說明書,我都能讀得津津有味。后來上了中學,開始讀武俠小說,金庸、古龍、梁羽生……全都讀過了。那時候母親沒管我,是因為她文化程度不高,母親看到封皮是課本就行了,所以我經常把閑書外包上課本的封皮,就可以沒日沒夜地讀這些書。后來自己讀的書多了,就開始買《收獲》、《十月》、《當代文學》等期刊看,一直到我喜歡上寫作。試想,如果我母親文化程度很高,早就揭穿我的把戲,制止我,不允許我讀這些沒用的書,可能我也不會汲取到很多對一生都有用的營養(yǎng)。
我們讀了一百本書,但可能其中只能有一本書中的一篇文章當中的一句話對我們產生了重要影響。但就是這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本小人書,對我們一生所起到的幫助作用,要超過很多年“有用”的學習。
既然這樣,那又怎么能知道就是《奧特曼》沒有用?就是《貓和老鼠》沒有用呢?大膽讓孩子看他喜歡的書。黃金都藏在沙石與泥土里,然而如果要求每一把沙石里面都必須有黃金在,那全天下,是極難找到這樣的“有用”沙石的。
孩子讀書這件事上,最有用的,應該是孩子能否因此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記者:發(fā)現(xiàn)孩子也挺愛看書的,但,只是滿足于“看熱鬧”、“看故事情節(jié)”這類趣味,該怎么解決?
答: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多讀書,多在閱讀中學習提高,作文就能寫好”,我想,有個信息家長可以了解一下:這種看書不只是“看熱鬧”,還能“看門道”的孩子,在小學生中,只占5%左右,在初中,也不到25%,絕大多數(shù)孩子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
要讓孩子讀書既能“看熱鬧”,還能“看門道”,需要有個前提,那就是孩子有個良好的寫作基礎或較高的寫作水平,通常我們是以曾寫過200篇以上完整文章或有20000字以上的寫作內容為標準。符合這一條件的孩子,已經有較好的語言表達功底或寫作體驗,他們再看書時,能夠結合自己的寫作體驗,去看待和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
記者:我們選的書孩子不感興趣,究竟應該為孩子選擇哪些類型的書?經典?名家?還是什么?
答:一般而言,我不敢給孩子開讀書的目錄、推薦書,原因是:目前,孩子閱讀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孩子應該看什么書的問題,而是能否保證孩子有權利看到他們喜愛的書的問題,是如何保護或者說不損害他們的閱讀興趣的問題。
所以要我推薦,第一,選擇孩子喜歡的書,如果他選擇的是你所反對的,不要急著制止,同時可以推薦他喜歡你又想讓他讀的書。第二,不要給孩子過早地看那些我們認為不錯的書,特別是描寫社會和成人社會的大部頭。我們覺得很好,那是我們的經歷和體驗與作品形成了共鳴,但不見得適合孩子。有的家長甚至給小學生看《杜拉拉升職記》,說是要孩子盡早了解社會。書沒有錯,但我們給孩子輸入的信息類型有問題。
家長經常問我很細很具體的閱讀問題,甚至是讀哪篇文章好不好?讀的時候要多快多慢等等。我想要對家長說的是,讀書和吃蘋果是一樣的,孩子看到那兒有個蘋果,很漂亮,咬一口,也很好吃,他就吃了。而我們家長關心的是,這個蘋果有沒有農藥殘留?飯前飯后哪個時間吃更好些?先從哪兒咬會更合理?一次性吃半個好還是吃兩個好?吃蘋果能不能迅速提高身體內的維生素C的含量?伴著音樂吃好些還是邊看電視吃邊更好些……
讀書和吃蘋果一樣,品嘗應是讓人愉悅的過程,而我們的家長,給它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太多的功利條件,將這一過程變成了一件十分辛苦的勞動。如果有一天,孩子因此再也不想吃蘋果了,上面所有的正面假設都隨之為零。
■孩子在做閱讀題的時候表現(xiàn)不好,問題往往是出在概括和表述能力弱上
記者:如果“實用主義”地來討論讀書問題,閱讀理解能力弱怎么解決?讀書對寫作文有幫助嗎?
答: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犯愁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弱的問題,覺得孩子老是答不到點子上。其實這是個偽命題,對智商正常的孩子來講,并不存在閱讀理解能力弱的問題。那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
很多家長和老師在輔導孩子做閱讀題目時,總是“循循善誘”,例如:“紅旗象征什么?祖國對吧?那他愛紅旗就是愛什么?對,愛祖國。”實際上這樣的方法并不十分有效?瓷先ナ菐秃⒆咏鉀Q了閱讀理解能力弱的問題,而實際上并無法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在做閱讀題的時候表現(xiàn)不好,問題往往是出在概括和表述能力弱上。記得2006年春節(jié)前我在合肥遇到一位郭姓同學的家長,說孩子小學時很調皮,語文沒學好,現(xiàn)在要中考了,問我怎樣快速提高?當時我給她孩子的建議看起來非常笨拙,但是十分有效——要求孩子在春節(jié)期間每天拿一篇千字左右的敘事或抒情性散文,只做劃分層次和概括大意的練習,其他復雜的事都沒讓做,等第一個階段結束,才給他們講其他內容。后來有四個孩子和他一起學,最后只有一個孩子沒能進省重點。
與很多家長所想象的不同的是,閱讀理解能力弱,問題并不出在孩子的理解能力本身,而是出在概括和表述能力弱上。
記者:為了提高寫作文的能力,是否需要多看看作文書(包括“怎樣寫作文”的書和“作文選”)?
答:家長可以給孩子挑一些能從宏觀的、整體的方面教孩子如何寫作文的書,實際幫助作用會更大些。但通常情況下,讀這類書效果并不明顯。
不建議孩子多看“作文選”。一兩本是可以的,多了反而會有負面作用。特別是小學生,如果看到作文題目,先想到的是翻作文書,從里面找素材和類似的文章,養(yǎng)成這種依賴性,將會成為今后作文提高的一大障礙。
記者:需不需要背好詞好句?作用有多大?
答:不建議孩子背好詞好句。很多老師和家長在不知如何教孩子寫作文的時候,可能會說,背好詞好句吧,能用得上。事實并非如此。
人在13歲之前,記憶力是最佳的,但孩子在對詞義詞性的識別和理解上,是十分偏弱的,因此即便積累了大量的“好詞好句”,也無法恰如其分地運用到要寫的文章中。
另外,家長對“好詞好句”的界定,通常是優(yōu)美的語句或華麗的辭藻,這種觀念的本身便存在問題。通常意義上的“好詞好句”在此篇文章中生動形象、準確適體,但到了別的文章語境中,卻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
如果家長真要孩子背些東西,不如小學低年級時積累些詩詞,中年級多掌握些成語本義,高年級時多背些經典古文。對有寫作基礎的小學生或中學生,可以多積累些動詞,對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很有益的。
我研究過的6000余例中小學生個例發(fā)現(xiàn),80%以上的中小學生寫作問題,都是“語句不生動、內容不具體、重點不突出”這三個根源性問題的延伸,只是不同階段的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程度不一樣而已。只要有針對性地解決了這三個問題,孩子的寫作水平很快就會得到解決。
寫作水平中偏下學生面臨的寫作難題依次是:一、沒內容寫,或有內容不知道怎么表達。二、內容空洞,缺少描寫,敘述過多,內容不具體。三、重點不突出,像流水賬。
寫作水平中偏上學生面臨問題依次是:一、內容不具體,語言不生動。二、重點不突出,中心不明確。三、內容安排不合理,文章不出彩。
相信很多家長也會有同感,可以根據(jù)上面的情況,簡單地判斷自己孩子所處的水平階段。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