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shù)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奧數(shù) > 趣味樂園 > 國學文化 > 正文

魏征進諫(百家姓名人故事)

來源:奧數(shù)網(wǎng)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0-07-20 15:41:36

智能內(nèi)容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漢族,唐巨鹿人(今河北邢臺市巨鹿縣人,又說河北晉州市或河北館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

  貞觀中后期,整個社會的形勢越來越好。李世民對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困境漸漸淡忘,勵精圖治的銳氣也漸漸消磨了,滋長了帝王的奢侈之心。飽經(jīng)憂患的魏征,看在眼里,急在心頭。

  有一次,唐太宗去洛陽,路上住在顯仁宮(今河南宜陽縣)。大隊人馬安頓下來,侍女奉茶,太宗一看茶盤、茶杯都是幾年前來這兒用過的舊銀器,心中很是不快,命人把總管叫來,狠狠地訓斥了一通。總管心想:貞觀初年,皇上您自己省儉得很,怎么如今嫌這嫌那的呢?心里不明白,嘴上卻只好認錯,趕忙命御廚將皇上的晚餐多加了幾樣海鮮。晚上,太宗來到餐桌前,瞥了一眼,又大為不悅:“怎么搞的,海味不見薪奇,山珍又少得可憐,總管哪里去了?快把他貶為百姓!”說罷拂袖而去。

  第二天,魏征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便來到太宗的內(nèi)宮。這時的魏征已是唐太宗的寵信之臣,進出較為方便,與太宗講話亦自在得多了。敘過君臣之禮后,魏征轉(zhuǎn)入正題:“陛下,臣聞皇上為總管侍奉不好而發(fā)脾氣,臣以為這是個不好的苗頭。”

  唐太宗不解:“我大唐國家殷實,多花幾個小錢有什么了不起?再說,我可是一國之君啊!”

  魏征深感唐太宗“當局者迷”,便決計為他指點“迷津”:“陛下,正因為您是一國之君,所以您一開頭,馬上上行下效,整個社會就要形成一種奢靡的風氣,那就糟了。”

  “愛卿,請不要把話說得這么嚴重。國君就我一人,其他人誰敢向我看齊?”

  魏征越發(fā)感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想:皇上經(jīng)常把隋亡的教訓掛在嘴上,何不以此來警策皇上呢?

  “陛下,當年隋煬帝巡游,每到一地,就因地方上不獻食物或貢物不精而被責罰。如此無限制地追求享受,結(jié)果使老百姓負擔不起,導致人心思變,江山丟失;噬显趺茨苄Хㄋ鍩勰?”

  這一著真靈,唐太宗果然大為震驚:“難道我是在效法隋煬帝嗎?”

  “是的,陛下!像顯仁宮這樣的供應(yīng),如果知足的話,會很感滿足的。但如果煬帝來,即使供應(yīng)再豐盛精美一萬倍,也難填他的欲壑。”

  唐太宗聽了既震驚又感動:“愛卿,除了你,其他人是講不出這種話的啊!”

  在封建時代,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自命為“真龍?zhí)熳?rdquo;,傳說龍喉下有逆鱗,如有誰撫之,就要被殺,故批評皇帝就叫“犯龍鱗”,很危險。魏征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和黎民百姓的安居樂業(yè),不畏“犯龍鱗”,剛直敢言,勇于諫諍,檢點太宗的過失,這該要有多大的勇氣啊!作為一個明君,有時也免不了對魏征不顧“天子”面子,當面“揭短”而大光其火。有一次,魏征又在朝廷上把唐太宗弄得很尷尬。退朝之后,太宗發(fā)狠道:“魏征每次上朝都掃我的面子,我早晚要殺了他!”當然,唐太宗最終沒有殺魏征,想通之后,反而更加信任魏征了。在魏征為代表的大臣帶動下,貞觀群臣爭相諫諍的空前絕后的局面,它是貞觀之治形成的重要因素。

  魏征也因此得到了唐太宗的特別器重,官至二品,封為鄭國公。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征病重,唐太宗不斷派人送去藥品和食物,并遣專人到魏征家中看護,隨時稟報病情。太宗還兩次到魏征家中探望。第二次,太宗還帶上太子和衡陽公主。魏征勉強地拜見了太宗。太宗憂傷地安慰魏征,叫他好好養(yǎng)病,并流著淚問他有什么要求。魏征強支病體說:“我不愁別的小事,只擔心國家的興亡。”作為太宗的肱股大臣,魏征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啊!

  第二天,魏征便溘然長逝,享年64歲。

  唐太宗悲痛萬分,罷朝五天致哀,命以一品官禮葬,還把魏征像畫于凌煙閣,經(jīng)常前往吊唁賦詩,以示紀念。

  太宗曾在魏征像前說:“我用銅作鏡子,可以正衣冠;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知興衰;用人作鏡子,可以了解得失。今天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啊!”唐太宗把魏征看作是了解自己得失的一面鏡子,這既是對他們君臣關(guān)系的生動概括,也是對魏征的公正評價。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shù)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