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小升初必備古詩(二十)
來源: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1-07-14 17:26:29

早發(fā)白帝城(1) (唐)李白
朝(2)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3)一日還。
兩岸猿(4)聲啼(5)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6)。
【注釋】
(1)白帝城:在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城東白帝山上。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筑。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節(jié)縣,與巫山相近。所謂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前人曾認為這首詩是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然而根據(jù)“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意,李白曾從江陵上三峽,因此,這首詩應當是他返還時所作。
。2)朝:早晨。辭:告別。彩云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云間。
(3)江陵:今湖北江陵縣。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酈道元《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或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或巚瀑)多生怪柏,懸泉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展葌黜,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還:返回。
。4)猿:猿猴。
。5)啼:鳴、叫。住:停息。
。6)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古詩今譯】
早晨才辭別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
一天時間就回到了千里之遙的江陵。
只聽見兩岸山間猿啼的聲音連續(xù)不停,
輕快的小舟已經(jīng)從重重疊疊的高山峻嶺中的江面駛過了。
【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與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少年時居住在四川,讀書學道。二十五歲出川遠游,先后居住在安陸、魯郡。在此期間曾西入長安,求取功名,卻失意東歸;后來奉詔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讒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亂起,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軍幕僚;后來永王為唐肅宗所殺,因受牽連而被流放夜郎。遇赦東歸,投奔族叔當涂(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不久病逝。他因寫詩而聞名,為當時的人們所激賞,稱贊他的詩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反映現(xiàn)實,描寫山川,抒發(fā)壯志,吟詠豪情,因而成為光照古今的偉大詩人。
【賞析】
全詩四句全在一個“流”字,以體現(xiàn)詩人遇赦之后,從此海闊天空的爽快心情。
首句“彩云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tài)蓄勢。“彩云間”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寫白帝城之高,則無法體現(xiàn)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暫、耳(猿聲)目(萬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著落。“彩云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冥轉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個“還”字上。“還”,歸來的意思。它不僅表現(xiàn)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xiāng),而“還”字卻親切得如同回鄉(xiāng)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讀者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為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詩人說“啼不住”,是因為他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又看見兩旁的山影,猿啼聲不止一處,山影也不止一處,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聲和山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這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感到十分暢快和興奮。清代桂馥稱贊:“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便顯得笨拙;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為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船的快速讀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出來了。這最后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