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愛上寫作文
來源:無錫奧數網整理 2011-11-28 16:22:31

現在的孩子數學和英語還可以,但是語文就成為困哪科目了,孩子們怕寫作文,教師指導時的語言車載船裝,但是學生的習作往往十分干巴,甚至假話連篇,讀來令人沮喪。這是傳統(tǒng)的習作教學遠離學生的生活,禁錮學生的個性,忽視習作教學中人文性使然。那么怎樣讓每個孩子喜歡作文,寫好作文呢?
在長期的作文教學過程中我一直堅持把日常生活和習作練習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以創(chuàng)新為核心,貼近生活,凸顯個性,充滿生命活力的開放的習作大課堂“。此外,我又堅持以尊重主體的獨立感受為基礎,分層而評,動態(tài)評定,從而樹立學生習作信心,真正讓學生愛上作文。下面就結合我的作文教學實踐從這兩個方面談談自己淺薄的認識。
一、堅持習作指導生活化,讓學生會寫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就活潑地流個不停。”可見,作文教學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小學生習作自然也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學生語言表達才會有源頭。只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參與生活,體驗生活,才會產生“不吐不快”的欲望,習作才能成為學生的生活需要。
例如:在“元旦”前夕,我與學生交談后發(fā)現:學生對舉行“元旦”慶;顒犹貏e感興趣。我便靈機一動,讓全班學生準備節(jié)目,安排活動,參與活動;顒雍螅S即舉行一次以“慶元旦”為主題的習作競賽。結果果不出我所料,大部分學生的習作內容豐富,情感真切,就連那些平平常常默默無語的學生所寫的文章,也煥然一新,洋洋灑灑。顯然學生是在其感興趣的方面有了較深的情感體驗,是一定的情境激活了學生腦中豐富的沉睡著的生活積累,因此“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
反省我們的傳統(tǒng)習作教學,一開始,教師便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明確哪些材料可用,哪些是最合適的,如何開頭,又如何結尾。孰不知講得越透徹越細致,學生受到的束縛就越多。相反只有讓學生情感積極參與,進入了激活狀態(tài),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壯麗的浪濤。所寫之作才會有血有肉,才會展示出小學生那天真的心靈和純潔而絢麗的兒童生活世界。
又如:期中考試當天,孩子一天都很辛苦。放晚學后,當我宣布今晚沒有家庭作業(yè)時,班級立即沸騰了,那是一種我從未看到過的興奮,他們足足興奮了3分鐘。第二天,讓他們完成“今晚沒有家庭作業(yè)”這篇習作的時候,我沒有過多的指導,孩子們個個把聽到這個消息時激動的心理、反常的神態(tài)動作、沸騰的場面,以及那一晚是怎么過的都寫得淋漓盡致,而且字里行間都能感受到那種從未有過的快樂。這就是真情的流露啊!試想若忽視了“情感”激發(fā),其習作僅是提綱陳述式而己,更不用說具有個性了。那樣學生內部語言的生成,表達能力的提高,也就成為一句空話了,反而會與習作教學目標背道而馳——久而久之,學生對習作便會索然無味,逐漸產生厭作情緒,甚至形成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礙。因此,除了選題時要貼近學生生活外,更主要的是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抓拄契機,活化學生的豐富積累,真正達到“我要寫”的境界。
當然,學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們在每次作文訓練中,都會獲取和選擇確切典型的材料,他們有時也會覺得“沒啥寫”。其中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認識生活和語言表達的能力。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寫……”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又通過優(yōu)化教學訓練練習過程,引導學生對所經歷的生活深化認識,強化感受。如學完第四課《秋天》,要寫一篇描寫秋景的習作,我在班級開展了一系列尋找秋天的活動。如:讓喜歡畫畫的學生畫一幅秋天的圖畫;讓喜歡古詩文的學生收集描寫秋天的古詩名篇;帶領學生在校園、在上學的路上在田野里尋找秋天,以增加直接感受;又利用經典導讀課,讓孩子們誦秋詩,話秋景,品秋趣,促進生活體驗的內化。最后才進行寫作?芍^是“水到渠成”。這樣的習作題材廣泛,構思新穎,表達巧妙,充滿秋的氣息,真讓人有“小荷已露尖尖角”的喜悅。
無錫奧數網與各位家長一起全程跟蹤2012無錫小升初,更多了解無錫小升初信息渠道:無錫小升家長交流群(QQ群號:80607480,121205462,161038876),無錫奧數網,無錫E度論壇。
編輯推薦: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