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試題庫 > 期末試題 > 語文期末試題 > 六年級語文期末上冊 > 正文
2016-01-13 17:50:17
期末考試到了,六年級是小學生涯最后一年,給自己交一份滿意的答卷吧。下面六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考試復習知識點——《山中訪友》考點。
《山中訪友》
本文出自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之手,一篇佳作。這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懸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情感表達得更加充分。
、僮叱鲩T,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說明了“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同時,也間接地點明山中訪友是在初夏的一個早晨。
、诎,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
、圩哌M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一聲“呼喚”,一個“眼神”,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④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么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lián)想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菽愫,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
是一組排比句,同時運用擬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間的那種深厚情誼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采用第二人稱,讀來倍感親切、熱情。
、拊谒鼈冏呦蚰嗤恋耐局,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這句中,“它們”指的是落花和落葉,“儀式”指的是落花、落葉從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過程。作者感受到了時間的變遷,生命的輪回?梢,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作答。
津津樂道:很感興趣地談論。
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作者拜訪的“朋友”原來是老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云雀、落花、落葉等。概括地說,這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
老橋──“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樹──“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山泉──“要我重新梳妝”;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懸崖──“挺拔的身軀”,“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白云──“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云雀──談“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成了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訪友”。
那你們是從哪兒體會到他的“德高望重”?
他把很多人馬渡過對岸,給大家?guī)矸奖恪?ldquo;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可以看出他的默默無聞,任勞任怨。他在這澗水上已經(jīng)站了幾百年了,說明他為大家服務的時間很長很長,從這兒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德高望重”。隨著時間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舊,默默地站在這澗水上,為大家服務。難怪作者一見到他,就由衷地贊美他,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