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仁平:語文教材里有段《圣經》故事算多大罪
來源:環(huán)球時報 文章作者:單仁平 2016-06-03 11:26:58

單仁平:語文教材里有段《圣經》故事算多大罪
北京市語文教材第13冊一度將《上帝創(chuàng)造宇宙》的《圣經》內容作為神話故事列入教材,遭到一些人士的反對。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近日回應稱,語文課標中有神話、傳說這一類,中國的傳統(tǒng)神話女媧造人、盤古開天地等都在其中,因而《圣經》中《創(chuàng)世紀》的部分篇幅2002年被納入課本。2015年底這一內容已被刪除,今年秋季的新教材就看不到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4月底也曾就“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嚴重西化”的言論做出回應,認為這一指控不符合事實。
對《上帝創(chuàng)造宇宙》可不可以進入語文教材,人們顯然存在不同看法,到了輿論場上,這種分歧被放大成一種意識形態(tài)之爭甚至對立。我們認為這一爭議挺顯緊張的樣子有些夸張和失真,還是將其還原成一個普通分歧為好。
那篇文章進不進入語文教材,歷史地看應當說是有彈性空間的。把它當成神話故事放進去,讓學生們開拓一些眼界,這種做法的初衷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是可以理解的。即使該想法和現(xiàn)實情況有了一點出入,對它做調整便可,這當中不應該有過多的政治含義突出出來。
中國學校里的教材應當給中國的傳統(tǒng)內容多大比例,給外部世界包括西方的內容多大比例,這當中有意識形態(tài),但也有教育規(guī)劃的許多其他考量。它們彼此之間的關系大概應當是協(xié)調的,只有在很特殊的時候,意識形態(tài)才會作為主導性元素站出來,其他大多數(shù)時候,協(xié)調更契合學校教書育人的使命。
中國輿論場早已價值多元化,輿論針對分歧的表述通常都拿出了比較激烈的觀點,引起注意和產生影響有時對意見表達者們最重要。做事情的部門需要了解輿論,但不必被輿論驚著,以為它們總是“黑洞洞的槍口”。輿論的內核即使是甜善的,它的外面也常會裹上芥末和辣椒面。
如果教材編寫者認為《上帝創(chuàng)造宇宙》如今不太適合留在教材里,替換掉是沒問題的。但這應被看作尋求最大公約數(shù)的微調,而不應被理解成某種風向標的動作。
教育的導向必須講政治正確性,文化事業(yè)也是一樣。然而這種政治正確對應的是大格局和總結果,大概不是隨時掏出來衡量、檢查教育實踐中每一個細節(jié)的尺子。教育中的意識形態(tài)應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內質,而不是做給人看的擺拍。
改革開放的中國社會有著極其豐富的維度,輿論的總體面貌色彩紛呈,但每一個單色都趨于簡單的明亮,社會與輿論的互動面臨新的規(guī)律總結,F(xiàn)在好像輿論說什么,政府和大的機構就要聽什么做什么,其實這未必就是這個時代應有的樣子。批評的繁榮應當有兩個含義,一是它們被聽到,作為被批評者改進的依據(jù)。二是它們雖被聽到了,但是不被采納。
現(xiàn)在一些人喜歡把技術性批評包裝上“政治正確”的外衣,輿論場上相互對立的兩派都有這種傾向,這不好。本來是些具體工作層面的問題和爭議,但卻搞得神經兮兮的,這可不是中國社會真正歡迎的東西。
中國人曾經吃夠什么事都動輒“上綱上線”的苦頭,希望今天持各種價值觀的輿論活躍人士對批發(fā)“政治意義”保持克制,無論“左”的“右”的都如此。誰都別讓“斗爭思維”過度發(fā)酵,應當看到,存在分歧就是社會大和諧的一部分。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