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級的升高和識字量的增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同音字和形近字。但是許多同學在運用漢字時因為不明白具體的含義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用錯的情況。有些學生認字只是單純地記字音和字形,對漢" />

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shù)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奧數(shù) > 小學語文網(wǎng) > 語文輔導 > 正文

那些使用頻率最高的小學易混易錯字

來源:奧數(shù)網(wǎng) 2016-06-07 11:41:47

智能內(nèi)容

  隨著年級的升高和識字量的增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同音字和形近字。但是許多同學在運用漢字時因為不明白具體的含義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用錯的情況。有些學生認字只是單純地記字音和字形,對漢字所表示的意思完全不理解,自然就無法用對漢字。錯別字說小了會影響孩子的考試成績,說大了是影響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地養(yǎng)成。因此,在這里列出兩組學生經(jīng)常用混的漢字,讓學生清楚地理解每個漢字的含義和用法,做到準確使用漢字。

  一、的,得,地

  這是學生在學習漢字時遇到的最大的敵人,因為這三個字運用頻率很高,無論何時都是不能避免的,這里給大家介紹一個口訣,幫助學生進行區(qū)分。

  “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不一樣,用法分別記心上,

  左邊白,右邊勺,名詞跟在后面跑。

  美麗的花兒綻笑臉,青青的草兒彎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東流,藍藍的天上白云飄,

  暖暖的風兒輕輕吹,綠綠的樹葉把頭搖,

  小小的魚兒水中游,紅紅的太陽當空照。

  左邊土,右邊也,地字站在動詞前,

  認真地做操不馬虎,專心地上課不大意,

  大聲地朗讀不害羞,從容地走路不著急,

  痛快地玩耍來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難題,

  勤奮地學習要積極,辛勤地勞動花力氣。

  左邊兩人就使得,形容詞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烏龜烏龜爬得慢,

  青青竹子長得快,參天大樹長得慢,

  清晨鍛煉起得早,加班加點睡得晚,

  歡樂時光過得快,考試題目出得難。

  這里涉及到了一些詞性的問題,可能對于小學生來講區(qū)分詞性有些困難。家長可以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孩子了解。比如用生活中孩子經(jīng)常接觸到的人和物來告訴孩子凡是人的稱呼和物體的名字都是名詞;用來形容這些詞語的就是形容詞,像:溫柔的媽媽、堅硬的桌子等。同時也需要家長在平時多糾正孩子的錯別字,引導孩子學會檢查自己的作業(yè)和作文,讓孩子自己有正確用字的意識和習慣,才能讓孩子有所進步。

  二、在,再

  “在”字和“再”字平時天天都要用到,無論說話還是打電話,發(fā)信息,或者寫文稿,都無時不用。小學生,中學生,甚至有些大學生,也常常搞混,甚至用錯。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常常是想到那個就寫哪個,還有的孩子是喜歡哪個就寫哪個,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寫字習慣。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些這兩個字不用的用法。

  (1)在:在的含義主要有以下幾個:①存,居:存在、健在、青春長在。②存留于某地點:在家、在職、在位。③關(guān)于某方面,指出著重點:在于、在乎、事在人為。④表示動作的進行:他在種地。⑤介詞,表示事情的時間,地點,情形,范圍等:在逃、在望、在握、在理、在朝。⑥和“所”連用,表示強調(diào):在所不辭、無所不在。

  在這幾個含義里面,家長只需要指導孩子知道前四個,后面兩個因為涉及到詞性問題,只需要孩子記住相關(guān)的搭配即可,這樣在運用的時候就不會出錯了。

  (2)再:①表示又一次,有時專指第二次,有是又指多次:再次,一而再、再而三。②表示重復或繼續(xù),多指未然:再說。③表示更,更加:再勇敢一點。④表示承接前有個動作:想好了再寫。

  通過含義比較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強調(diào)的是現(xiàn)在進行時,“再”更強調(diào)連續(xù)性,或者是動作的重復性。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句來把這兩個字放在一起,如:“我現(xiàn)在正在上班,等會有空了我再給你打電話,好嗎?”,這樣就能夠直觀體會兩個字的區(qū)別了。

  要想寫好寫對漢字,必須建立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才能夠準確運用,這也是一種學習的態(tài)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在學習上不斷進步。(東學堂語文孫拓老師)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shù)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