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16-11-10 18:51:41 下載試卷 標簽:北師大版 數學教案
奧數網: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依據教材文章選擇優(yōu)質教學設計及優(yōu)質教案,為你提供全方位的優(yōu)秀教案。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14——15頁的線的認識。在本學段中,學生將了解直線、線段和射線的的基本特征,進一步學習線的變換和確定線與線的關系的方法,發(fā)展空間觀念。而直線和線段是幾何初步知識中的起始概念,也是進一步學習平面圖形的基礎。全**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在這一學段的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探索現實世界中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變換;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制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境,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
2、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線段、射線與直線。
教學重點:
理解三種線的特征,掌握三種線的讀法。
教學難點:
體會直線、線段、射線的區(qū)別與聯系,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教師演示:教師取出手電筒,打開電源開關,讓光線射向遠處。師問:同學們,你們觀察到手電筒的光線了嗎?手電筒射出來的光線是什么線?你還在哪見到過這樣的線嗎?
2、電腦出示第一幅圖:筆直的鐵軌一眼望不到邊,我們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線?
3、出示第二幅圖:馬路上的白線條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的四條邊是什么線?
二、探究新知
1、認識直線、線段和射線
教師拿出三張紙分別對折,請學生觀察折痕。
提問:這三條折痕是直的嗎?(都是直的)
拿出一張紙,在折痕中間畫A、B兩點,再連接A、B兩點,明確這是一條線段。
拿出第二張紙,同前一張一樣,畫出線段AB。
提問:如果沿著這條線段的A、B兩點向反方向無限延伸,會得到一條什么線?(直線)
拿出第三張紙,還是先畫好線段AB。
提問:如果沿B點向反方向無限延伸,會得到一條什么線。(射線)
2、比較三種線的特征
組織學生討論:這三種線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
集體交流,得出結論。
直線:都是直的,沒有端點,可無限延長。
線 段:有兩個端點,不可無限延長。
射 線:只有一個端點,可無限延長。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邊操作邊提問,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開始積極思考。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探究情境,學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不斷地觀察、思考、總結,使學生感到自己就象科學家那樣在探索中去發(fā)現直線、射線、線段的特征。
3、三種線的讀法。
教師出示三種線,讓學生指出哪條是直線,哪能條是線段,哪條是射線。
我們給這些圖形起個名字,邊讀出三種線的名稱邊板書
圖(1)的線段讀作:線段AB(或BA)
圖(2)的射線讀作:射線AB
圖(3)的直線讀作:直線AB(或BA)
師強調:讀射線時要注意,它的讀法是從端點讀起,只有一種讀法,而直線、線段的讀法都有兩種。
師:三種線的讀法大家已經掌握了,那你能畫出線來嗎?
4、畫直線。
(1)過一點畫直線
先任意畫一點,然后過一點畫直線,師帶領學生完成。
體會:過一點,可以畫出無數條直線。
。2)過兩點,畫直線
學生操作體會,總結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5、兩點間的距離。
教師設計一個“小狗吃骨頭”的情景(電腦演示)引導學生用三種不同顏色的細線擺出三條不同的路線,再將三條細線都拉直進行比較,從而認識到兩點間的線段比曲線和折線都要短。
〖設計意圖〗:學生能夠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與同學之間敞開的進行溝通和交流,大膽與全班同學匯報自己的思維過程,能夠體現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老師只是一個點拔者、組織者。
三、動手操作、鞏固新知
比眼力:(1)比較下面兩組線段一樣長嗎?
師:同學們你們估一估,哪一條線段長?
根據同學們估的結果,讓學生親自動手量一量,來確定自己估計的結果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看一看,量一量環(huán)節(jié)是告訴學生眼睛的觀察與實際的測量還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所以我們不要被表面的現象干擾。學生先猜一猜,然后再親自動手量,使孩子們真正的體會到了學習成功給自己帶來的喜悅和享受,從而結束了本節(jié)課全部的教學任務。
四、拓展延伸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回到家找一找,你生活中親眼見到的,或在電視或其它資料上看到的有哪些線是直線、哪些線是射線、哪些線是線段。
板書設計:
線的認識
直線 射線 ?? 線段
無限長 無限長 ?????? ? 有限長
無端點 只有一個端點 有兩個端點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