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 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 正文
2016-12-29 16:38:59 下載試卷 標簽:小學語文論文 小學教學論文
當學ü與j、q、x拼讀須去兩點時,教師問學生可以用什么好辦法來記?
一個男孩響亮地回答:“j、q、x小淘氣,見到ü眼就挖去。”說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挖掉雙眼”,是一件多么殘忍的事!從孩子嘴中很隨意說出尤其讓人心顫。于是,老師也說了幾句順口溜:“小ü有禮貌,見到j、q、x,摘掉小帽帽。”讓同學們自已評價。一時間小手如雨后春筍高高舉起。
“小魚多可愛呀,挖掉雙眼不就死了嗎?”
“我養(yǎng)了兩條金魚,我可愛它們了,”
“是啊,是啊,我還給它們喂食呢!”
孩子們七嘴八舌討論起來,發(fā)言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頭,說:“我聽別人說的。”
老師笑著說:“相信每一個同學都非常喜愛小動物,都愛和它們交朋友的。”同學們使勁點點頭。
我們的老師都明白,語文學科的教學既要追求它的工具性,又要強調(diào)它的人文性,但在實踐操作時,往往容易將兩者互相割裂開來:在追求工具性時,更多地是有關語言文字的機械識記和技巧訓練;在強調(diào)人文性時更多是只是一些課文內(nèi)容為切點的情感熏陶,甚至是道德說教。把靈動的課文往往被割裂成許多的知識點,知識好像脫離了學生的精神生活,脫離了他的智力興趣。語文學習不再是生趣的,而是枯燥乏味的,掌握知識對學生來說變成了一件討厭的、令人苦惱的事,最好能夠盡快地擺脫它。這或許就是語文教學低效的原因所在吧?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王國維曾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任何語言都是用文字表達一定思想內(nèi)容、觀點或見解的,在進行語言的積累、語感的訓練和聽、說、讀、寫方面的實際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我們應該有意識地,自覺地用一些真、善、美的東西(來自文本的,來自我們教師的,來自同伴互動的等語文資源)來凈化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心靈,完善他們的人格;在語文學習中發(fā)現(xiàn)美,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美,辨別真、善、美與假、惡、丑,激起對生活美的追求,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一來,還何愁學生語文學不好呢?
其實,在實踐中達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著實不易,開口不離分析,動輒就是訓練,自然難免抹殺語文教學的靈光,陷入繁瑣主義的泥淖;過于偏向“人文性”,羞于談知識,恥于言訓練那肯定不是語文課。要達到兩者的水乳交融,達到和諧的統(tǒng)一,就足以讓我們研究一生,品味一生了,這或許就是為師的一種挑戰(zhàn)和樂趣吧?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