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網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奧數 > 家長頭條 > 正文

你家熊孩子,憑什么我?guī)湍銘T著?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3-01 19:02:25

智能內容

  春節(jié)期間,大家應該見了不少親戚朋友家的小朋友。有種小朋友常讓人咬牙切齒,他們有一個統(tǒng)一的稱呼——熊孩子。

  無數人最討厭的話里,一定少不了一句:“孩子還小”。

  2月1日,廣西河池的一名小男孩因貪玩,將鞭炮丟進小區(qū)旁邊的化糞池,導致化糞池發(fā)生爆炸,鞭炮扔進去的瞬間,他就被強烈的氣浪震飛。

  摔倒在地的小男孩緩過勁站了起來,拍了拍身上的灰塵,看上去沒啥大礙。

  在旁邊玩耍的小女孩就沒那么幸運了,爆炸掀飛的井蓋正好砸中她,送到醫(yī)院的小女孩,嘴唇和下巴已明顯腫脹,不少頭發(fā)也被燒焦。

  診斷的醫(yī)生說,小女孩一側的腳骨折了,下頜骨也受到損傷。

  肇事者沒事,無辜人遭殃。

  玩鞭炮的小男孩不知道,他的行為有多危險。

  消防人員說城市下水道化糞池,99%都含有沼氣,當濃度達到5%-15%,遇到明火就會發(fā)生爆炸,小男孩扔進去的鞭炮,輕易將化糞池點燃。

  而小區(qū)內,早就張貼了告示,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愛鬧是孩子的天性,但天性不是任性。

  玩一次爆竹的孩子,之后可能不再玩;臉受傷的小姑娘,卻不知道會不會完全恢復。

  無處不在的熊孩子

  “熊孩子不是在闖禍,就是在闖禍的路上。”

  江西萍鄉(xiāng),3名小學生因無聊進入瓜農的瓜棚,將9000多斤、約600個未成熟的西瓜踩碎,留下一地白瓤;

  熊孩子最大的惡,是作惡不自知。

  去年有網友發(fā)帖,說了一件很令人氣憤的事。

  自家一位28歲的姐姐,結婚兩年,好不容易有了孩子,全家都很開心。

  姐姐原本在外做生意,因為懷孕,工作也暫時放下了,專門回家待產。

  養(yǎng)胎一直很順利,直到懷孕7個月的某天,姐姐吃過晚飯下樓散步,迎面來了一個小男孩,差不多5歲左右。

  不知是好奇還是什么原因,看到姐姐大著肚子,小男孩突然掄起拳頭,一拳砸在姐姐肚子上,導致臍帶淤血,七個多月的寶寶胎死腹中。

  引產花了一天,失去孩子的姐姐一直活在痛苦之中。

  不是故意,才更讓人難以接受,因為想怪罪,都不知道該找誰。

  “年紀小 ,就亂來。”

  1月15日,福建龍巖四個小學生一起坐電梯,進入電梯后,黑衣服男孩突然對其中一個小女孩發(fā)起總裁攻勢,捧著女孩的臉一頓狂親。

  記得《爸爸去哪兒》第五季,嗯哼偷親小泡芙被劉畊宏知道時,劉畊宏就嚴肅地對女兒小泡芙說,“不能讓男孩隨便親你。”

  不知電梯里被親吻的小姑娘父母,看到這一幕心里又會做何感想。

  造作的熊孩子以為沒大事,大事就這樣發(fā)生;以為沒危害,于是就變成禍害。

  這些行為從不是一句年紀小就可以帶過的事,因為壞人變老還可能是壞人,熊孩子長大也未必成熟。

  每個熊孩子背后都有熊家長

  而熊父母,才是人們厭惡熊孩子的最大原因。

  年少時期的孩子,思想還不夠成熟,做許多事情都是相對無知的。

  孩子發(fā)脾氣摔東西,家長只擔心他有沒有受傷;孩子無故罵人,家長只推辭他年少不懂事;孩子在外傷人,家長圓說他是不小心的……孩子耍“熊”一百次,家長就有一千個理由來搪塞。

  孩子有了保護傘自然肆無忌憚,等到再想管時只怕為時已晚。

  女家長當著孩子的面捶打、飛踹教練

  社會替你狠狠教育

  斯賓塞在《家庭教育》一書中說,家長不負責任的托辭,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強化著這樣一個印象:孩子你沒錯。而周圍人的容忍,則又進一步強化這個信號:你的行為,不會帶來任何的后果。

  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加以規(guī)范和約束,總是以愛的名義做出讓步,以為是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實際上卻在不經意間毀掉了他們的一生。

  因為熊孩子在父母的庇護下,犯不著去思考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于是,熊孩子和熊家長的“光榮事跡”走向了社會新聞版。

  2016年10月,29歲的朱某因為瑣事和妻子爭吵了起來,情急之下,朱某將妻子掐死。

  在那之后,他把妻子的尸體藏在冰柜里整整三個月,平時若無其事地下樓遛狗。

  2017年11月29日,“殺妻藏尸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 看看新聞

  在他終于自首后,記者采訪朱某母親。

  母親說,“”是無意的,他是失手的,他也難過,這是他最喜歡的老婆啊。下手了(沒有)馬上報警搶救,他是害怕呀,他也是小孩,也沒經歷過什么事情。

  現(xiàn)在都說我兒子騙她(指兒媳)辭職,但她也不是小孩子了。周圍那邊多朋友和同事,難道沒人勸她嗎?說明她脾氣也很固執(zhí)。”

  面對自己孩子的過失,就拿“他還是孩子”做借口推卸責任;

  說起別人,就成了“她已經不是小孩”。人命面前,這樣的話說出口,不免讓人心寒。

  退一萬步說,就算確實“還是孩子”,也更應該讓他知道,犯錯是要付出代價的,不是所有的錯都能被原諒。

  像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說得那樣,孩子進一步,社會讓一步;孩子進一步,老師讓一步;孩子進一步,家長讓一步,這樣的教育怎么能行?

  負責任、有擔當的孩子,不是一天培養(yǎng)出來的,父母是原件,孩子就是復印件。

  想要孩子懂規(guī)矩,自己首先不能插隊、闖紅燈;想要孩子不鋪張浪費,自己首先就得節(jié)儉;想要孩子對別人和顏悅色,自己首先不能總用暴力解決問題;

  最好的教育,是陪孩子一同成長。

  沒有哪個父母是完美的,但最少可以學著修正自己,讓自己變得好一點,再好一點。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