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福州小升初語文常考文言文匯總 (5)
來源:家長幫論壇福州站 文章作者:rotk 2018-03-19 21:17:09

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窮④,怨天者無志。失之己,反之人, 豈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選自《荀子·榮辱》)
【注釋】 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運。④窮:走投無 路。⑤無志:沒有見識。⑥失:過失,過錯。⑦反:反而。⑧豈:難道。⑨迂: 拘泥守舊,不合時宜。
【文言知識】 釋“君子”與“小人”“君子”與“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時期是指貴族統(tǒng)治者 和被統(tǒng)治的勞動百姓!秶Z》上說:“君子務(wù)治,小人務(wù)力。”意為君子致力 于統(tǒng)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 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語有“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意為君子心胸寬闊, 小人時常憂愁!墩撜Z》中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意為君子懂得仁 義,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語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為用小人的心思猜 度君子的思想。
【參考譯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別人,懂得命運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別人的人必將 困窘而無法擺脫,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立志而進取。。錯誤在自己身上,卻反而 去責求別人,難道不是不合時宜了嗎?所以君子從來是淡定自若而不驚恐,小人 則是常常驚咋而不鎮(zhèn)定。
【閱讀理解】 1.解釋 ①知:認識; ②豈:難道;③道:遵循;④怪:異端。 2.翻譯: 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抱怨別人的人必將困窘而無法擺脫,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立志而進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觀點是:人應(yīng)該有自知之明。
10.對牛彈琴 【原文】 公明儀為①牛彈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聞,不合其耳⑤也。轉(zhuǎn)為蚊虻之聲, 孤犢之鳴⑥,即掉⑦尾奮⑧耳,蹀躞⑨而聽。” (載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釋】 ①為:給。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著。④故:從前。⑤耳:耳朵 聽。⑥鳴:鳴叫聲,作名詞。⑦掉:搖擺。⑧奮:豎直。⑨蹀躞(dié xiè): 小步走。
【參考譯文】 公明儀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diào)琴曲,牛依然像剛才一樣埋頭吃草。牛并非沒 有聽見,而是這種曲調(diào)不適合它聽罷了。公明儀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蠅的叫聲, (以 及)孤獨的小牛犢的聲音。牛就擺動尾巴豎起耳朵,小步走并聽著。
【閱讀理解】 1.解釋: ①為:給; ②如故:像先前一樣; ③鳴:叫聲; ④奮:豎起。
2.翻譯: 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 譯文:不是牛不要聽,是曲調(diào)不悅它的耳。
3.這個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說話不看對象,或?qū)τ薮赖娜酥v深奧的道理,都是 不可取的。
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