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奧數 > 趣味樂園 > 國學文化 > 正文

國學漫談:彌勒佛的民間流變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5-02 10:17:23

智能內容

  布袋和尚(彌勒佛)是浙江省奉化市的漢族神話傳說之一,在當地民間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地域文化特色,并于2011年5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74歲的張嘉國老人被評為省級傳承人。

  布袋和尚,唐末五代著名僧人,是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他生長于奉化長汀村,圓寂于奉化岳林寺,當過奉化裘村岳林莊莊主,曾在雪竇寺講經弘法,肉身葬于奉化市區(qū)封山之腹的中塔寺。圓寂后不久,公認為彌勒化身。其笑容可掬的形象深入人心,成為人民心目中快樂、和諧、幸福、自在的使者。他是一位來自民間、聯系民眾、與人為善、受人喜愛的歷史人物,從唐末五代后梁時期一直流傳至今。

  最早傳說見于988年(布袋和尚圓寂后71年)贊寧所著《宋高僧傳》卷二十一中的“唐明州奉化縣契此傳”,而后景德元年(1004年)“東吳沙門”道原所著的《景德傳燈錄》、南宋志磐《佛祖統(tǒng)紀》、清雍正《浙江通志》、清雍正《寧波府志》、1994年《奉化市志·人物傳》《岳林寺志·布袋和尚傳》、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重修《奉川長汀張氏宗譜·彌勒佛傳》都留下布袋和尚的傳說。

  布袋和尚是江南民間雕塑、陶瓷、泥塑等行業(yè)最廣泛和最受歡迎的人物題材。奉化民間收藏家孫偉明收藏了涉及各種材質的彌勒造像3000多尊,有關彌勒的書畫、楹聯500多副(對)。工藝家陳賢高創(chuàng)作的木雕《布袋彌勒》、王全海創(chuàng)作的根雕《海天佛門》獲得極大關注和好評。

  彌勒的原型是唐末明州奉化縣的布袋和尚,最終的大肚彌勒形象在唐末的明州、五代時的吳越王國以及宋朝以后的江浙一帶演化而成。在布袋和尚圓寂后不久的宋代即開始流傳各種民間傳說,經元、明、清、民國以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漸漸完善定型。布袋和尚傳說主要流傳于浙江、福建一帶,輻射到港澳臺地區(qū),甚至遠及日本、韓國、東南亞和歐美。

  彌勒文化具有民間性、地域性、故事性、神奇性、世界性等特點。其主要內容有身世來歷、童年趣事、風物傳說、抑惡揚善、解危濟困、僧俗和諧、出家圓寂等等,具有歷史、文學、教育、聯誼及促進地方發(fā)展等方面的價值。

  奉化是佛教界公認的彌勒應跡圣地,雪竇寺、岳林寺、封山三塔寺是三處彌勒道場。2008年,全球最高的坐姿銅制露天彌勒大佛造像落成。寧波市已多次舉辦全國彌勒文化研討會,自2008年起連年舉辦中國(雪竇山)彌勒文化節(jié)。(作者:王錦強)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