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撒哈拉的變遷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7-09 16:59:13

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練習題:撒哈拉的變遷
、“撒哈拉”在阿拉伯語中意為“大荒漠”。人類自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以來,最早提及“撒哈拉”這個詞大約是在公元前430年。當時的希臘學者希羅多德在文獻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 片人煙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與2000多年前沒多大改變:沙海茫茫,無路可尋; 。
、谌欢“撒哈拉”并不是希羅多德筆下所描述的那樣,自古就是不毛之地,這一點從撒哈拉沙漠中發(fā)現的史前壁畫和巖畫可以得到證明。大約在公元前50 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處于一個綠茵時代。這里曾有過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蔥的草原,發(fā)達的畜牧業(yè)。
③這片一度豐腴的沃土,而今為何面目全非呢?據科學家考察研究,這首先緣于“季風雨”的變化。大約在史前 期的后期,季風雨從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帶到撒哈拉。公元前1萬年左右,撒哈 拉草原越來越潮濕;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積也越來越大?墒牵瑥倪@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風雨卻少了起來,降雨量和蒸發(fā)量發(fā)生了無可逆轉的失調。降下的雨水本已減少,又很快被太陽蒸發(fā),水分難以積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 。撒哈拉大草原就在這種濕潤期和干旱期的反復更迭中,逐漸演變成為大沙漠。
、墚斎,撒哈拉的變化也無不與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種、亂伐森林、踐踏植被有著密切的關系。就這樣,經過了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從熱 帶的“稀樹草原”變成“干曠草原”,又從“干曠草原”變?yōu)樯衬?br />
、萑龉 拉的變化給人類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問題。
1.第①段橫線上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 句是( )
A.氣候炎熱,誰人問津? B.氣候奇熱,人跡罕至。
2.從全文看,撒哈拉沙漠的形成過程是:
( )→( )→( )→沙漠
3.第③段中“降雨量和蒸發(fā)量發(fā)生了無可逆轉的失調”一句話在文中的具體含義是什么?請用“√”標明。
A.降雨量與蒸發(fā)量的比例失衡,降雨量少于蒸發(fā)量的趨勢不可改變。 ( )
B.降雨量與蒸發(fā)量的比例失衡,蒸發(fā)量少于降雨量的趨勢無法改變。 ( )
4.指出撒哈拉草原變?yōu)樯衬脑,并談談撒哈拉草原變(yōu)樯衬o我們的啟示。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