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及解釋:水落石出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8-07-20 22:02:19

成語典故及解釋:水落石出
【成語】: 水落石出
【拼音】: shuǐ luò shí chū
【解釋】: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顯露出來。
【成語故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名文學家蘇洵的長子。神宗當皇帝的時候,采用王安石的變法政策,蘇軾因不贊成新法,和王安石辯論。那時王安石很為神宗所器重,蘇軾敵不過他,被貶到湖北當團練副使,他在黃州的東坡地方,建筑了一間居住,所以又稱蘇東坡。自號東坡居士。
蘇東坡喜歡山水,時時出去游玩。赤壁是三國時東吳和蜀漢聯(lián)軍大破曹操的地方;但赤壁在湖北有三處,一在漢水之側(cè),竟陵之東,即復州;一在齊安之步下,即黃州;一在江夏之西南一百里,今屬漢陽縣。江夏西南一百里之赤壁,正是曹公敗處,東坡所游之赤壁在黃州漢川門外,不是曹公失敗的地方,東坡自己也知道,他先后做了兩篇赤壁賦,只是借題發(fā)揮而已,名同地異,因他的才思橫溢,文筆流利,寫得唯妙唯肖,使后人對于赤壁這地方,都懷有向往的心情,在后赤壁賦中,他有這樣幾句“...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水落石出”蘇軾的賦中,本來是指冬的一種風景,但后人把這水落石出四字,用做真相畢露被悉破的意思。也有人把一件事情的原委弄清楚以后,等到真相大白,也叫做水落石出。
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