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及解釋:畏首畏尾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8-07-21 21:12:42

成語典故及解釋:畏首畏尾
【成語】: 畏首畏尾
【拼音】: wèi shǒ wèi wěi
【解釋】: 畏:怕,懼。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膽子小,顧慮多。
【成語故事】:
晉靈公11年(公元前610年),晉靈公在扈和一些諸侯會盟。鄭穆公想?yún)⒓舆@一盛會,主盟人晉靈公卻拒絕和鄭公相見,原因是晉公認為鄭國和楚國勾結(jié),對晉國懷有二心。鄭國的大臣子家派信使去晉國,給執(zhí)政大夫趙盾(趙國國君的先人)捎去一封信,信中說,鄭穆公即位以來和晉國一直是友好的,即使面對楚國強大的壓力,也從來不敢對晉國三心二意。信中還反駁了晉君對鄭國的無理指責,接著用強硬的口氣說:古人有言說:畏首畏尾,身其余幾(怕頭怕尾,剩下來的身子還有多少)?又說:鹿死不擇音(鹿到臨死前顧不上發(fā)出好聽的鳴聲)。小國事奉大國,如果大國以德相待,那它就會像人一樣恭順……信中接著說:如果大國待之非禮,小國就會像鹿一樣鋌而走險,哪兒還能顧得上有所選擇?貴國的命令沒有標準,我們也知道面臨滅亡了,只好準備派出敝國的士兵嚴陣以待。今后,到底該怎么辦,就聽恁您的命令吧。趙盾看信中言之有理,勸晉靈公收回拒絕鄭穆公參加會盟的成命。這段故事產(chǎn)生了畏首畏尾和鋌而走險兩個成語。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