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shù)網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奧數(shù) > 教育新聞 > 正文

北京一零一中學:為學生“雙重生命”健康筑基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整理 2018-11-22 17:26:35

智能內容

  目前,新高考、新中考、學科核心素養(yǎng)、人工智能與信息化教育等,毫無疑問是教育熱點。但未成年人的生命培育,在中小學生生命健康問題頻發(fā)的當下,同樣不是冷話題。

  生命培育包括兩個維度:一是自然生命,二是精神生命,故而,生命培育應該指向“雙重生命”維度,兩者的核心指向是健康素養(yǎng)。健康素養(yǎng)又包含三個層面:體質強健,心理健康,性別界限分明。就生命個體而言,健康素養(yǎng)是其他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前提。生命培育,也應是基礎教育的起點和落腳點。

  日前,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發(fā)布《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年版)》,內容涵蓋視力、體重、心理健康等諸多方面。其中規(guī)定,未成年人使用電子產品每天不得超過一小時。北京市也已將中學生體質健康納入學業(yè)水平考試指標。在政策背景下,學校層面又該如何發(fā)力?

  北京一零一中學一直以來將生命培育作為育人重要抓手,以促進學生生命和精神雙重成長為目標,進行了一系列實踐探索。

  開展課題研究,以德育心。2018年,學校組織設計了“關于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理解認同傳統(tǒng)文化與革命文化的綜合性行動研究”課題方案。新時代教育,傳統(tǒng)文化和革命文化教育必將成為中國基礎教育長期性重要政治要素。當前中學生的精神健康問題不容忽視:一是對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疏離與隔閡,致使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認知較淺;二是非健康閱讀、沉溺“電競”、遠離戶外等,使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深受其害。

  因此,學校體育組、語文組、歷史組、政治組等聯(lián)合開展跨學科協(xié)同研究。通過課題研究與實踐,一零一中學首先采取以健康閱讀取代非健康閱讀的方式,如大量閱讀經典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書籍,將學生引向健康閱讀新天地。其次,借助戶外活動如研學旅行,幫助學生從“電競”中解脫出來,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學校開展研學活動時間較早,已經形成較為科學的活動體系。目前,學校開展的“科考八路軍”活動已經初具規(guī)模,同年級學生分為6或8個隊伍,去學校相關實踐基地學農一周;同時,將研學旅行與人文考察相結合,開展與閱讀內容相關的研學旅行和人文考察活動。再其次,以課題研究促進學校開展豐富多彩、適合學生生命成長的校內外戶外活動,促“宅”為“動”,增強學生體質,發(fā)展學生體能。

  開展體育活動,以體育身。在一零一中學,你會看到這樣一種獨特的現(xiàn)象:學生從教室到教師辦公室,從教室到食堂都一直在跑步行進,這就是一零一特有的“跑文化”。

  人人體育、天天體育、處處體育,是學校的體育特色。一零一體育精神培育,構成了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初中部每周安排四節(jié)體育課,高中部每周三節(jié)體育課。即便是在初三與高三年級,學校體育課也一直按照常規(guī)進行。

  學校對于一零一體育精神的培育,早已經成為學校課題研究的重要元素。如學校體育組組長王亞林老師所做的“體質個性化改善研究”,目前已取得明顯效果。他將學校體重偏肥胖的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根據(jù)不同學生情況開展為期不等的專項訓練,學生的耐力素質、速度素質、力量素質、彈跳素質等大為改善。

  開展社團活動,豐富生命體驗。教育部2017年頒布的《中小學生德育工作指南》,指明戰(zhàn)略性育人方向: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協(xié)同育人。學校高度重視在活動體驗中培育學生愛心,進而促進健康個性與人格發(fā)展。

  由于學校地處圓明園,自然環(huán)境得天獨厚。校內4座人工湖,水域面積近1萬平方米,黑天鵝、野鴨、雁鵝、鴛鴦等均是校園?,堪稱學生“摯友”。學生社團追蹤黑天鵝、野鴨、鴛鴦等動物生活習性,研究制定飼養(yǎng)和保護它們健康生活、生長方案,由此引領學生關愛自然。此外,學校還組織學生開展募捐活動,為有需要的學生、有需要的社會團體送愛心,培育學生對他人、對社會的關愛之情。事實上,去“太陽村”關愛服刑人員子女,去松堂醫(yī)院探望臨終老人,去環(huán)衛(wèi)站、交警隊慰問基層勞動者,到打工子弟學校支教等,早已成為一零一歷屆學生的自覺行為。

  除社團活動外,學校長期堅持開展的施光南藝術節(jié)、“12·9”演唱會、校園心理節(jié)、誦詩會等,形成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特色育人活動品牌。

  未成年人自然生命成長的未來質量是隱性的,我們很難斷定今天學生的未來健康狀況,所以學校教育應該為學生的未來健康奠基,防患于未然;未成年人精神生命成長的現(xiàn)實質量是顯性的,因此學校教育要擔當好“把關人”的角色,顯隱同關注。培育未成年人“雙重生命”的健康成長、茁壯成長,不僅是一零一的行動,而應成為每一位基礎教育工作者的天職。

 。ㄗ髡呦当本┮涣阋恢袑W原副校長,本文節(jié)選自他在2018青島西海岸教育年會上的發(fā)言)

  《中國教育報》2018年11月21日第5版 版名:校長周刊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shù)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