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家長對著干?邀請比要求更管用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8-12-12 19:43:53

家長們經(jīng)常對孩子提要求,比如:“不要在沙發(fā)上跳”“洗手后再吃飯”“不要再公共場合大聲叫”“吃完飯不要用衣袖擦嘴”……但孩子們配合的時候少,對著干的時候多。這讓家長們非常頭疼。很多家長哀嘆:”怎么樣才能養(yǎng)出一個乖巧的小孩來?“
孩子跟家長對著干?天性使然
為什么孩子喜歡與大人對著干?因為孩子的需求與大人的需求本就是矛盾的。孩子希望無拘無束地生活,什么時候想吃飯就吃飯,想在哪吃就在哪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高興了就哈哈大聲笑;不高興了就嗚嗚大聲哭。大人卻要求小孩子守規(guī)矩,吃飯要定點,飯前要洗手,不要弄臟衣服,圖書館里不能大聲說話,走在大街上時想尿了也得先忍著。
解決矛盾不能光對孩子提要求
面對孩子,大人占有絕對優(yōu)勢。憑借著這樣的優(yōu)勢,大人總是無所顧忌地對孩子提要求,要求孩子聽從于自己。迫于大人的威懾力,孩子會服從,但心不甘情不愿,所以總是四處尋找機會反抗。一旦有機會,孩子總會對大人的要求推三阻四。
比如長途旅行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興奮地大聲說笑的孩子。雖然期間家長會一再阻止,要求孩子“別吵,安靜的坐下來”,但孩子卻毫不理會;或者安靜兩分鐘,接著依然如故。等到家長急了,訴之武力,給了孩子一個耳光,但依然換不來安靜,耳旁響起的是哇哇的哭鬧聲。
這是我們常常見到的場景。孩子好奇心強,精力旺盛,他對整個旅程充滿熱情,也不會像大人一樣疲勞,當然情緒亢奮。你對他提出的要求肯定得不到他的配合。
邀請會出現(xiàn)不一樣的結果
家長能不能換一種思維,把對孩子的要求變?yōu)檠埬?也許,家長改變一下策略,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比如,家長可以試一試這樣對孩子說:“寶寶,你看叔叔阿姨都不講話呢,我們也加入他們吧。”
家長對孩子沒有居高臨下的要求、命令;只是一個邀請,邀請孩子進入成年人的世界。對孩子來說,成人的世界神秘而令人向往,能得到這樣的邀請實在讓人興奮。如何取舍,他很快就會做出選擇。
如果這個技巧能使用描述性的語言,并結合游戲,那應用的范圍就太廣啦:
希望孩子不要再墻上亂畫
要求:不要再墻上亂畫!
邀請:寶寶,媽媽有一些非常漂亮的紙,我們一起來畫畫吧(游戲)。墻壁可不是畫畫的地方呢。(描述,提醒)
讓孩子跟著去外婆家:
要求:今天跟我去外婆家。
邀請:寶寶,外婆非常非常想念你(描述原因),我們一起去給外婆制造一個大驚喜 (游戲)吧。
邀請?zhí)娲蟮暮诵氖亲鹬?br />
為什么邀請比要求更得孩子的芳心?因為要求意味著要求者是高高在上的,對被要求者是俯視的;邀請不同,雙方平等,無所謂誰高誰低。邀請孩子,意味著對孩子的尊重。
雖然面對孩子,家長擁有絕對優(yōu)勢,但處于劣勢中的孩子并不滿意自己的處境,更不希望時時被家長提示自己的處境。想象一下,你也不喜歡領導總是拿層級來壓你。所以要求才會被孩子反感,不愿意配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