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19-01-12 14:17:26 下載試卷 標簽:北京版數(shù)學 三年級下冊 數(shù)學教案
北京版三年級下冊《面積和面積單位》數(shù)學教案
一、教學內(nèi)容:
第70至74頁的內(nèi)容。
二、教學設計理念:
這一單元主要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作為單元的第一課時,面積和面積單位是在學生初步掌握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空間形式上經(jīng)歷了“從線到面”的飛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zhuǎn)化的開始,更是后面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面積概念是本單元的一個重要起始概念。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非常重視展現(xiàn)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及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進而形成表象。從教材內(nèi)容的整體安排看,其順序是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再歸納面積的概念。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三、教學目標:
1. 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
2.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guī)則。
3. 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四、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五、教學難點:
1. 使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六、教學方法
1、自主探索式學習。
2、小組合作式學習
3、實踐活動式學習
七、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學具:兩生一份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正三角形紙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學具。
。ㄒ唬﹦(chuàng)設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學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從而提煉出比的結果:長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們所比的長短指尺子的什么? (長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2) 小結: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有關物體表面的知識。(板書:物體表面)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強調(diào),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從兩根尺子的比較中,引發(fā)學生已有的舊知“長度”和相關 “物體表面”的經(jīng)驗,自然體驗由“線”到“面”的空間飛躍,引出對“物體表面”的研究。觀察比較中,學生也初步感知了“長度與面”的區(qū)別,為下節(jié)學習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埋下伏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