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詩歌鑒賞:《虞美人草》(2)
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9-02-11 12:09:11

【賞析】
虞美人草屬草本植物,舊時傳說虞美人草聽人唱《虞美人曲》便枝葉搖動,仿佛應(yīng)拍起舞。此詩便是姜夔借虞美人草,以擬人化的手法憶及西楚霸王之作,從中也隱含了對自身懷才不遇的感慨。
夜闌浩歌起,玉帳生悲風(fēng)
夜闌人靜之時,大王放聲高歌,與虞姬我訣別,帳內(nèi)頓時充滿了悲涼的氣氛。夜闌浩歌起:此句用典,《史記?項羽本紀(jì)》載:“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惋慨,自為詩日:‘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夜闌,夜將盡之時。浩歌,放聲歌唱,引吭高歌。玉帳:像玉石一樣堅不可摧的帳幕,尤指主帥所居的營帳。
江東可千里,棄妾蓬蒿中
江東遼闊,本來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但大王您卻氣餒不振,烏江自刎,使我含悲而死,把我拋棄在這草莽之間。蓬蒿:蓬草和蒿草,泛指草叢、草莽之間。
化石那解語,作草猶可舞
我想和古代貞婦一樣化為望夫石,但石頭畢竟不能說話,還是化為一株草吧,這樣還可以為你翩翩起舞;耗铣瘎⒘x慶《幽明錄》:“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狀若人立。古傳云: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攜弱子餞送北山,立望夫而化為立石。”后人多用化石表現(xiàn)思婦對遠方丈夫的思念和堅貞。
陌上望騅來,酬愁不相顧
我在路邊盼望著大王騎馬而來,但又擔(dān)心您看不見我這株渺小的草。陌:道路。騅(zhui):項羽的坐騎名。翻愁:反而憂愁。翻,副詞,反而。愁,憂慮,發(fā)愁。顧:看。
此詩采用歷史故事為題材,以擬人的手法把虞姬的心理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從表象上表達了詩人對這段歷史的看法和態(tài)度。“夜闌浩歌起,玉帳生悲風(fēng)”描寫的是霸王別姬的感人場面,夜闌離歌,悲風(fēng)四起。“江東可千里,棄妾蓬蒿中”是虞姬的哀怨之聲,其中帶有鮮明的個體意識,這對于生活在男尊女卑社會中的文人來說,能有這種意識是難能可貴的;“江東可千里”說明姜夔并不贊成項羽自取隕滅的做法,表現(xiàn)了獨特的政治主張,流露對項羽的哀痛惋惜之情。“化石那解語,作草猶可舞”通過虞姬對于自己命運的選擇表達了對項羽深深的愛戀,“作草猶可舞”,為何要化為翩翩起舞的一株草呢?難道是因為虞姬瘋狂熱愛舞蹈嗎?當(dāng)然不是,下一句告訴了我們答案:“陌上望騅來”,原來是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再見項羽,可以再為他翩然起舞。最后一句“翻愁不相顧”用刻畫矛盾心理來表現(xiàn)哀怨的心情,含蓄內(nèi)斂;仡櫘(dāng)時的社會狀況及姜夔自身,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顧,不正是“江東可千里”而又茍且過活、不圖作為嗎?姜夔滿懷熱心想要投身于濟世之道,卻被排擠在仕途的大門之外,不正如“棄妾蓬蒿中”嗎?從他的詩詞中,我們經(jīng)常可以見到其向往隱逸之作,但他卻始終沒有走出漂泊拜謁的生活,沒有放棄經(jīng)國濟世的抱負(fù),可謂“化石那解語,作草猶可舞”。最后一句“陌上望騅來,翻愁不相顧”,正是姜夔一生心理及命運的寫照。他以全部生命熱情等待著朝廷的垂愛,但命運卻最終還是沒有眷顧他,“愁”其一生,“愁”到最終。此詩的亮點就在于姜夔借詠史來詠懷,跳出了詠史詩的樊籠,上升到家國與自身命運糾結(jié)的層面,讀之感人肺腑,動人心腸。
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xué)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xué)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xué)1-6年級數(shù)學(xué)天天練
- 小學(xué)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xué)1-6年級奧數(shù)練習(xí)題整理匯總
- 小學(xué)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xué)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xué)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xué)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xué)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xué)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