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的故事:流星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3-26 21:09:47
埃.伽羅華(E.Galois,1811-1832),法國數學家。
伽羅華17歲時,就著手研究數學中最困難的問題之一一般π次方程求解問題。許多數學家為之耗去許多精力,但都失敗了。直到1770年,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對上述問題的研究才算邁出重要的一步。伽羅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利用群論的方法,從系統(tǒng)結構的整體上徹底解決了根式解的難題。他從拉格朗日那里學習和繼承了問題轉化的思想,即把預解式的構成同置換群聯系起來,并在阿貝爾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了他的思想,把全部問題轉化成或者歸結為置換群及其子群結構的分析上。同時創(chuàng)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數學分支――群論,數學發(fā)展史上作出了重大貢獻。
1829年,他把關于群論研究所初步結果的第一批論文提交給法國科學院?茖W院委托當時法國最杰出的數學家柯西作為這些論文的鑒定人。在1830年1月18日柯西曾計劃對伽羅華的研究成果在科學院舉行一次全面的意見聽取會。然而,第二周當柯西向科學院宣讀他自己的一篇論文時,并未介紹伽羅華的著作。
1830年2月,伽羅華將他的研究成果比較詳細地寫成論文交上去了。以參加科學院的數學大獎評選,論文寄給當時科學院終身秘書J.B.傅立葉,但傅立葉在當年5月就去世了,在他的遺物中未能發(fā)現伽羅華的手稿。
1831年1月,伽羅華在尋求確定方程的可解性這個問題上,又得到一個結論,他寫成論文提交給法國科學院。這篇論文是伽羅華關于群論的重要著作。當時的數學家S.K.泊松為了理解這篇論文絞盡了腦汁。盡管借助于拉格朗日已證明的一個結果可以表明伽羅華所要證明的論斷是正確的,但最后他還是建議科學院否定它。
1832年5月30日,臨死的前一夜,他把他的重大科研成果匆忙寫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里葉保存下來,從而使他的勞動結晶流傳后世,造福人類。
1832年5月31日離開了人間。死因參加無意義的決斗受重傷。
1846年,他死后14年,法國數學家劉維爾著手整理伽羅華的重大創(chuàng)作后,首次發(fā)表于劉維爾主編的《數學雜志》上。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