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奧數 > 家庭教育 > 父母必讀 > 正文

有條有理地思考問題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4-07 10:55:46

智能內容

  發(fā)散性思維的局限

  事情的由頭是這樣:我們家小朋友(一年級)帶回來一項作業(yè),要求總結下這個月在學校的“收獲”。他很茫然:“收獲”是什么?一開始我給他做了點解釋:收獲就是你得到了什么,比如你學會了新的知識,交到了新的朋友……但他還是沒有半點思路。

  這時候我忽然意識到:鼓勵小朋友“自由思考”當然很重要,但是,如果缺少思考的基本方法或思考的素材,他們就容易陷入茫然狀態(tài);或者完全不知道從何想起,或者只能說出一些很簡單的內容,達不到啟發(fā)思維的效果。

  尤其在遇到比較抽象的、概括性的問題時,比如“收獲了什么”。所以我嘗試換一種方式,運用一些結構框架,一方面把這個問題具象化,變成小朋友日常可以感知的事物;另一方面把這個“大問題”切分開來,變成一些更容易把握的小問題。

  首先,我們要實現一個小目標嘛,對吧!

  結構化思維的作用

  我開始幫他切分:既然說到“在學校”,那我們先來看看,學校里大概有哪幾類事情。他自己想了想:第一塊,在課堂里的學習;第二塊,興趣拓展;第三塊,生活,包括吃飯吃點心啊、課間各種玩等等。他的思路還挺清晰的。我們拿塊白板,畫表格,把這三項放在第一欄。

  第二欄我們來細化。我問他:在課堂里的學習,能怎么分呀?他說這簡單,按照科目分就是了。好,那我們就一欄、一欄地寫下來。興趣拓展,每天都有不同的項目,也很容易切分。這樣寫完后,我們手邊就有了一份很多個格子的表格。

  小朋友一看,有感覺了,扒拉扒拉開始說,比如在英語課上我學會了寫“木棍體”的英文字母,這算不算是個收獲?我說:當然算。他又開腦洞:在輪滑課上我學會了“怎么摔跤不會受傷也不會很疼”……嗯,這個也算收獲,其實,還挺重要。

  每個格子都能跟他的實際經驗對應起來,就可以快速填入很多內容。原本抽象的、讓他覺得無從措手的問題,現在就變具象了。沒多久,所有的格子都被填得滿滿當當。

  如何構造思維結構?

  首先,我們需要轉換下認識:結構性思維方式并不會局限孩子的自由思考。恰恰相反,當孩子的“自由思考”局限在某個很小、很窄的范圍內,無法打開局面的時候,結構性的拓展能令他的思維抵達更廣闊、更豐富的層次。

  其次,所有的思考都不是憑空冒出來的,而是有素材根源的。尤其是小朋友,他們的思考都相對具象,需要有一些比較具體的素材,去啟發(fā)他們的思維活躍度。所以我們要協助孩子挖掘他所能觸及的思考素材:最主要是他的實際經歷,

  其次是他曾經聽到、看到過的內容。在上述兩個大前提下,協助孩子構造對某個問題的思考結構,步驟就比較清晰了:

  Step1:找出問題中關于“范圍”的界定

  比如在上述案例中,范圍是“在學校”。如果有些問題不涉及范圍,那么就找出核心概念,比如前兩天有朋友問我:怎么跟孩子談“錢”?“錢”就是這個問題中的核心概念。如果是拿來問孩子,可能會是:你覺得“錢”是什么?

  Step2:切分這個范圍或概念,并對應到孩子的實際經驗

  比如在上述案例中,范圍就被切分成3個大塊面。當孩子想到“學校”的時候,那是個很綜合的且抽象的概念,一旦對應到課堂、興趣及生活3個類別,就變得具體了,他可以很容易地繼續(xù)往下延伸。

  Step3:繼續(xù)細分,直到顆粒度足夠小

  可以在細分的分支底下寫出很具體的事情或細節(jié)。比如從興趣拓展這個大類中細分出素描之后,我們家小朋友就說,我學會了畫仙人掌,還有羽毛——它們的畫法不一樣。這就是一些很具體的“收獲”,可以被很客觀地敘述出來。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